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之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

  2.侵犯行为的原因

  (1)本能论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死本能是个体的一种向内的自我破坏倾向。人只要活着,死本能就受到求生欲望的人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倾向转向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属于竞技、冒险等。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不利于身心健康。社会认可的宣泄方式像体育比赛等可视为替代性的侵犯冲动的释放途径。

  洛伦兹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习性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侵犯理论是从对动物习性的研究中建立起来的。他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意义。

  (2)挫折一侵犯学说。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挫折主要指前者。挫折一侵犯学说最初是由多拉德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

  挫折一侵犯学说的要点如下:

  ①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②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收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③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后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

  伯克威兹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见下图。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社会学习论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重要决定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个体冷漠与畏缩,表现出无能为力的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习得的。

  3.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醒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

  (5)大众传媒的影响。

  (五)利他动机

  利他动机是个体不顾自身,增进他人的价值和利益的一种心理倾向。利他行为是利他动机支配的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1.利他行为的性质

  (1)利他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利他行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的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2.利他行为的原因

  (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利他行为并非人类所特有,动物也有利他行为。利他是动物以个体的“自我牺牲”换取物种存在和延续的一种本能。

  (2)社会规范论的观点。

  社会规范论认为人类道德中的一个普遍准则是交互性规范。利他是一种社会交换,其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少。

  人类社会存在另外一种普遍的规范,即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责任规范可以解释人类利他行为的起源。

  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①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会增加利他,而恶劣的环境因素会减少利他。

  ②社会情境如下。

  a.他人在场: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的影响,在场的人数越多,利他发生的可能性有时越小;独自一人时,个体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但有研究表明,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榜样,就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利他行为。

  b.情境的社会性意义:个体在遇到有人需要帮助的社会情境时,首先会对情境的意义和性质进行解释,判断是否属于紧急情况,是否需介入,然后才会采取行动。在情境的性质不甚清楚的时候,个体往往参考在场其他人的反应来做出判断。

  ③时间压力:当个体很忙、时间紧张时,往往难以利他。

  ④利他对象的特点:对利他者来说,利他对象的特点也是外部因素。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容易被帮助和被救援——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别是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①心境;

  ②内疚;

  ③人格。

  (3)利他技巧。

  懂得如何帮助人和利他是重要的。救助技能和救助手段的掌握,会增加人们利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分享

热门关注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心理咨询师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