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

  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

  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 (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园子是自由的,在园子里,萧红同样是自由的,因为祖父给了她自由。请默读第4—15自然段,从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我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2为什么课题叫《祖父的园子》?

  篇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像作者萧红那样在自己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童年的乐趣

  5、尝试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写一写童年生活片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 毛嘟嘟 嗡嗡

  读词语,注意正音:嗡 【完成教学目标1】

  2.学生交流:(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篇三: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

  2.趣味识字(形声字):蚱、嗡、啃、樱、嘟、瓢

  (字谜识字):蚌:除虫才能丰收。

  3.易读错字:蚌、倭

  4.多音字:

  “晃”的多音字组词:

  [huǎng] 晃眼 明晃晃

  [huàng] 晃动 摇晃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

  2.体会基本的表达方法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般的泥土般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1):

  ①句子:课文第5—12自然段

  ②体会方法:抓住关键词“慢慢地”与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

  重点词句(2):

  ①句子:课文第17自然段

  ②体会方法:感情朗读。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童年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思考题:

  (1)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3)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教学难点)

  2.学生质疑:

  三、情感体验: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从教学目标中选择标注。)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范文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2021

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端午班会教案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六年级2021

母亲节班会教案六年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

小学语文教案详案

五年级劳动技术课教案

劳动技术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

  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

  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 (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园子是自由的,在园子里,萧红同样是自由的,因为祖父给了她自由。请默读第4—15自然段,从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我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2为什么课题叫《祖父的园子》?

  篇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像作者萧红那样在自己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童年的乐趣

  5、尝试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写一写童年生活片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 毛嘟嘟 嗡嗡

  读词语,注意正音:嗡 【完成教学目标1】

  2.学生交流:(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篇三: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

  2.趣味识字(形声字):蚱、嗡、啃、樱、嘟、瓢

  (字谜识字):蚌:除虫才能丰收。

  3.易读错字:蚌、倭

  4.多音字:

  “晃”的多音字组词:

  [huǎng] 晃眼 明晃晃

  [huàng] 晃动 摇晃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

  2.体会基本的表达方法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般的泥土般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1):

  ①句子:课文第5—12自然段

  ②体会方法:抓住关键词“慢慢地”与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

  重点词句(2):

  ①句子:课文第17自然段

  ②体会方法:感情朗读。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童年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

  1.思考题:

  (1)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3)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教学难点)

  2.学生质疑:

  三、情感体验: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从教学目标中选择标注。)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