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想了解初中数学知识,想提高数学成绩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一瞧吧。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整式的加减。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四、图形初步认识。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几何体简称为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拓展阅读: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赖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阅读理解。

  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8.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

  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初中数学速记口诀

  1.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2.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3.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

  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4.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5.对称点的坐标。

  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

  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

  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6.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7.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

  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8.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9.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1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

  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

  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

  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

  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

  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12.二次函数抛物线。

  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

  c的大小y轴看,△的符号最简便。

  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

  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

  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是什么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一下期有哪些数学知识点

初一下期数学知识点

初中有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初中学习数学方法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数学

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作文考试写作技巧

初三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初三数学知识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数学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