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化学热点知识归纳 3

2012-06-03 22:01:26 2012中考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在实验探究中,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请将你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与下列描述进行比较。

 

点燃前: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制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例题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因此A、B、D的做法都是可取的。

 

【答案】C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时间更长,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例题2】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

 

【答案】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三、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分析、解释与结论。

 

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在学习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法)、所用药品(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操作(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例题3】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基础检测

 

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 C.观察 D.做结论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 水C.纯净水 D.蔗糖水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 a、b都变旺   D. a、b都熄灭

 

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8.请完成下列空白。

 

1)金属铜是__________色,水是__________色,空气是___________色;

 

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汽油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

 

5)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能燃烧的物质:

 

固体_________________;液体________________;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9.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1)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2)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3)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颜色。

 

基础检测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B 7.D

8.(1)紫红无无(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9.(1)较小(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2中考化学热点知识归纳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有哪些

初三化学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有哪些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分数低 成绩不好怎么办

化学分数

中考化学快速提分的诀窍

化学提分诀窍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化学

关于中考化学

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中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知识点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知识点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在实验探究中,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请将你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与下列描述进行比较。

 

点燃前: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制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例题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因此A、B、D的做法都是可取的。

 

【答案】C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时间更长,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例题2】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

 

【答案】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三、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分析、解释与结论。

 

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在学习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法)、所用药品(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操作(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例题3】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基础检测

 

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 C.观察 D.做结论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 水C.纯净水 D.蔗糖水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 a、b都变旺   D. a、b都熄灭

 

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8.请完成下列空白。

 

1)金属铜是__________色,水是__________色,空气是___________色;

 

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汽油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

 

5)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能燃烧的物质:

 

固体_________________;液体________________;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9.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1)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2)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3)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颜色。

 

基础检测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B 7.D

8.(1)紫红无无(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9.(1)较小(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