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物理热点知识归纳 7

2012-06-07 15:30:50 2012中考物理

“声现象”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宋晓楼

  一、实验推理法──“真空铃实验”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用抽气筒不断向外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渐弱,但依然可以听到声音。原因由于玻璃钟罩气密性、抽气筒等原因,不可能将玻璃钟罩完全抽成真空,二是小电铃与钟罩底座或顶部接触,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进而得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典型试题:

 

  1(北京密云)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选填“甲”或“乙”)。

 


 

  【解析】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放大法(转换法)

 

  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如图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2.探究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2)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声强弱的变化同时观察小纸屑跳动的高度,从小纸屑的跳动程度判断振幅的大小,从而得出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典型试题:

 

  2(泉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参考答案:D

 

  三、类比法

 

  1.声波概念的引入:声波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认识声波。

 

  2.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乐音的振动是由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2中考物理热点知识归纳 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物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

初中中考复习物理的方法

初中中考复习物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二年级物理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2020中考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经验归纳

中考物理复习经验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

物理中考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声现象”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宋晓楼

  一、实验推理法──“真空铃实验”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用抽气筒不断向外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渐弱,但依然可以听到声音。原因由于玻璃钟罩气密性、抽气筒等原因,不可能将玻璃钟罩完全抽成真空,二是小电铃与钟罩底座或顶部接触,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进而得到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典型试题:

 

  1(北京密云)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选填“甲”或“乙”)。

 


 

  【解析】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放大法(转换法)

 

  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如图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2.探究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2)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声强弱的变化同时观察小纸屑跳动的高度,从小纸屑的跳动程度判断振幅的大小,从而得出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典型试题:

 

  2(泉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参考答案:D

 

  三、类比法

 

  1.声波概念的引入:声波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认识声波。

 

  2.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乐音的振动是由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