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文言虚词”,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集录
之:
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么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在”“到”。其一犬坐于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告之于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 。以刀劈狼首
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
焉:
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绍行为动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