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高考历史专题栏目,提供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10)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10),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10)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主要国家特定时期的外交政策

  题解:国际关系格局是各国实力对比的反应,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变化的根源,当前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阶段特征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国际关系围绕着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拿破仑战争,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俄国一度成为霸主,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普法战争中,法国被普鲁士打败,德国成为霸主。

  19世纪晚期至一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愈烈的斗争,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两次大战期间,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两侧转移,表现为战后初期的激烈动荡转为20年代的相对和平发展,30年代的大危机又打破了这一相对和平,使世界重新走向战争。

  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二战后,传统的欧洲强国英、法、德或削弱或战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尽忠尽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重新分割其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的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是列强以实力为基础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这种调整和安排是短暂的,随着体系所蕴涵的矛盾的激化(哪三对矛盾?),体系逐渐被打破。

  三、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美、苏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雅会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战后设计的一幅世界秩序和蓝图。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同时,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立。二战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企图依仗它的经济军事实力来独霸世界,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于是,美国便推行“冷战”政策,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体制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思想上进攻的体制。1947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1949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而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和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和斗争,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贯穿于整个50...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9)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9),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9)

  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

  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特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是这一时期发展的总体特征。主要社会矛盾是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同衰亡的封建主义的矛盾。新旧社会交替是本时期的时代特征。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等众多矛盾都很尖锐,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更加复杂,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大战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动荡—稳定—动荡。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大调整。社会主义国家大发展和大分化,冷战共处、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兴起时期,1991年以来,世界呈现多极化、民主化和平竞争共处的趋势。

  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舆论准备,是继文艺复兴以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了****制度及天主教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三、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性认识(英、法、美)

  英国资产阶段革命(1640~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是早期资产阶级时代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启蒙思想是深入动员,使其成为同时代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1)从根本原因看:工场手工业时期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的严重阻碍。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突破陈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2)从主要任务看:****封建王朝(或殖民统洁),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斗争。

  (3)从领导阶级看: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金融或商业资产阶级。

  (4)从主力看:是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和主力是由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5)从经过看:①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舆论准备。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无一例外采取起义、革命战争的暴力方式来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运用法律形式制定治国原则。③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

  (6)从结果看: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所有制。

  四、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俄、美、德、意、日)

  时代特征:(1)是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深入开展而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是出现这次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2)革命和改革...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8)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8),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8)

  世界经济现代化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推行重商主义,扩大出口,殖民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蒸汽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抢占原料和市场,亚、非、拉地区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电气时代前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5、两次大战间(20世纪20~40年代):一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严重破坏,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29~3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走上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德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侵略他国。

  6、信息时代(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各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经济复兴。70年代后呈现经济多极化趋势,90年代,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观念形成和发展。

  二、大国崛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英国

  (1)概况: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加强海外掠夺。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许多资本上义的牧场和农场。奴隶贸易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③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亦称“世界工厂”。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被美德赶超。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⑥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

  (2)特点: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殖民地帝国主义”。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美国缓慢。

  2. 法国

  (1)概况: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②普法战争失败后的割地赔款,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③19世纪末,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德之后。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内外信贷领域,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④一战后,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⑤30年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⑥1967年参加成立“欧共体”,经济稳定发展。

  (2)特点:①小农经济影响了国内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②是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③高利贷对国家影响大。④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削弱巨大。⑤是较早向美国经济霸权挑战的国家之一。

  3. 美国

  (1)概况:①英国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6)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6),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6)

  近现代的中外关系

  一、近现代不同阶段的中外关系

  1、晚清时期

  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860年);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开端,林则徐等开明地主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阶段(从1861年到甲午战争之前):“和局”,清政府办洋务以自强。

  第三段(从1894年至1912年);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华民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在成立以后颁布的《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于1915年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条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1924年,孙中山北上时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势力。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

  3、新中国时期

阶段

特征

概况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4)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4),供你参考,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4)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出现絮、麻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制造植物纤维纸。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指南针:战国—司南;后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

  火药:唐末出现火器,金的火器制造业发达,南宋发明“突火枪”。

  四大发明的外传时间:造纸术与汉代以后即传入朝鲜、日本;其他三项发明均在宋元时外传。指南针对近代世界历史的进程影响甚大。

  2、其他科技成就

  天文历法:

  ⑴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⑵西汉:《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解释。

  ⑶唐朝:《大衍历》标志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作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

  ⑷北宋:沈括制“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

  ⑸元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⑹清朝:康熙仿制西方天文仪器,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地理:

  ⑴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⑵西晋:裴秀提出绘图原则,制《禹贡地域图》。

  ⑶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⑷明朝:《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比欧洲早200年;(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反映了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和地圆学说。)

  数学:

  ⑴春秋战国:九九乘法表。

  ⑵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我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⑶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欧洲早近1000年;《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书。

  医药学:

  ⑴战国:扁鹊提出四诊法,成为中医传统诊病法。

  ⑵西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学文献,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东汉:《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⑶唐朝:孙思邈著《千金方》总结历代和唐朝医药学成果;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官修药典;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是藏医药的奠基之作。

  ⑷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学:

  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是6世纪以前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⑵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还介绍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建立比较完整的农学体...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3)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3),供你参考,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3)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注:清代关于西藏地区的知识点较多,顺治帝册封五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派驻藏大臣,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亦叫金奔巴瓶制)。

  近代晚清政府基于海防需要,于1883年将台湾设为行省,首任巡抚:刘铭传。

  二、民族融合

  1、特点:①范围广:黄河流域→大江南北、全国范围;②程度深: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和少数民族汉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③规模大: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各民族间的融合,外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融合;④影响深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了基础;⑤中心内容:扩大先进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封建化,经济上农耕化;⑥各民族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

  2、基本途径:①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如汉、唐、元、清;②统治政策的强制推进,如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政权之间的和好作用,如文成公主进藏,俺答汗与明修好;④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如班超经营西域;⑤物质和文化的交流,如生产工具,经验技术的推广,边境榷场(宋)和互市(明);⑥民族间杂居并互通婚姻,巩固了民族关系。

  3、意义: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1、古代的对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

  ①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出兵大败匈奴,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西汉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路,至疏勒会合。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北可达大宛、康居。两汉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大秦安敦王遣使来汉)。

  ②唐朝时,打败西突厥,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保障了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从长安出发,向西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

  (2)海上“丝绸之路”

  ①西汉后期开通。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出马六甲海峡,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

  ②唐代发展,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达波斯湾。

  ③明朝进一步发展,最远可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④明末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受到限制。

  2、中外交流

  (1)文化交流

  科学技术:①唐朝时,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②宋元时期,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指南针、火药和火器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③明清之际,中国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生产技术:①两汉时,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法...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2)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2),供你参考,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2)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生产力(劳动工具)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

  战国: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

  唐朝:曲辕犁的使用,解放了农业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扩大耕地面积

  2、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桔槔(汲水工具 中原);芍陂(楚 淮水流域);都江堰(秦 成都平原);郑国渠(秦 关中平原)。

  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隋炀帝开通(北→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春秋时,吴王夫差就已开凿)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唐朝:派专人管理水利,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多用于南方)。

  3、农作物的种植和引进

  ⑴农作物的种植:

  南北朝:品种增多。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南方开始种茶。

  唐朝: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陆羽著《茶经》。

  明清: 棉花(明朝由江南推广到江北)、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新品种的引进:

  两汉: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等移植内地

  唐代:天竺的郁金香、菩堤树;中亚的名马;波斯的胡椒、枣;东罗马的医术和杂技传入中国。

  北宋: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

  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4、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孝文帝创均田制,隋唐沿用,评价均田制:保证了农民获得部分土地,但没有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

  5、古代重要经济政策

  春秋齐相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相地而衰征”,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建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南北朝;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推动了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

  隋朝:实行均田制、租调制,设仓库、开运河、修驰道。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沟通了南北经济。

  唐朝:前期沿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贞观年间强调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俭;武则天时重视农业生产;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明清: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人丁和田亩为依据,以银两(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达)为形式交纳赋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驰。清康熙年间:更名田;“滋生...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1)

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1),供你参考,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

  (行政、选官、监察和法制、文化****、疆域)

  总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主义:皇帝专断独裁,皇位终身世袭;

  ②中央集权: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

  ③二者关系:凡皇权加强之时,也是集权有效之时。始终贯穿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皇权与相权。

  ④认识:该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对君主****的认识(以明、清为例):君主****的加强,有利于纠正前朝弊病,提高行政效率。但其消极作用严重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中西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以北宋为例):从权、钱、兵入手,权归中央,避免了兵变割据,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但“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进步性:维护统一;组织工程建设;促进交流(中原与边疆、中外交流)、抵御侵略(明:戚继光抗倭;清;中俄雅克萨之战,签订平等的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消极性:文化****、禁锢思想、抑制科研(如八股文、文字狱);皇权暴政、官场****;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地方: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1、中央行政制度

  ①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汉承秦制,开创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新局面。

  ②隋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沿用。(三省:尚书省掌行政,领导六部;中书省掌政令草拟;门下省掌政令审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制约;六部尚书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③宋承唐制,亦又甚焉,分化事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

  ④元朝;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⑤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清初(顺治年间)设内阁,置六部,受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康熙→乾隆:康熙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相互制约;雍正时,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皇帝大权独揽,标志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认识:中央行政制度演变,是为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逐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其实质是封建****的逐步加强。

  相关问题

  Ⅰ.三省六部制影响(评价):

  ①创立于隋,完善于唐,是古代官僚制度成熟的标志。这一制度为后世基本沿用;

  ②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

  ③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繁荣;

  Ⅱ.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区别:

  ①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集行政、军事、监察于一体,家国不分;三省六部是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②前者丞相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寒假作业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一、选择题

  1.(2013·邯郸)《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答案] B

  [解析] 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B项正确。

  2.(2013·长沙模拟)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C.法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B.纵横家 D.农家

  3.(2013·广东·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C.朱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题干中外在手段明理体现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识字也做人,确立仁义根本,体现的是陆王心学内心反省,致良知。孔子主张仁、礼,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故A、B、C各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

  4.(2013·汕头二模)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

  A.勤俭节约

  B.董仲舒 D.陆九渊 B.天人感应

  C.重农抑商

  [答案] BD.格物致知

  [解析] 据材料信息:种植反季节蔬菜会导致灾异。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5.(2013·汕头二模)明代龚信认为“明医”和“庸医”的差别在于:“明医”心存仁义、不谋其利;“庸医”不学经书、希图微利。龚信区分“明医”“庸医”的标准是( )

  A.医术

  C.仁爱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明医”要心存仁义,这体现了龚信认为明医要注重仁爱。B.收费 D.口碑

  6.(2013·南京三模)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2014高考历史专题:“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寒假作业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含义:

  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三.形成过程: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

  20世纪80年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四.成功运用—香港、澳门的回归(分别是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1.香港回归

  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理论日趋成熟与完善,成为中英两国的指导思想;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意义:

  ①对港澳——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对中国——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2.澳门的回归

  ①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行使对澳门主权

2014试题库汇总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与高考历史专题相关的高考文综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