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之被动句

2013-08-01 18:26:32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5.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 省略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 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狼》)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赐之(以)彘肩。”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5.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四)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1.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东乡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3.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4.主语后置: (主谓倒装 )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西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识归纳

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选汇总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