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数学下册将要学习四则运算了,作为教师要写好教案。那么大家知道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怎么写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 m.liuxue86.com )查看。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学习新知
(一)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五、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谁还记得加减法之间有什么重要关系吗?(减法是加法逆运算)乘除法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吗?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如何?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解决问题(1)
师:请看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插3枝花。(课件显示) 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插多少枝花? 师:谁能解决? 生:3×4=12(枝)
师:你是用乘法算的。谁有不同的方法? 生:3+3+3+3=12(枝) 师:是用加法算的。
2、对比认识乘法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结果都是12枝,那表示的意义相同吗?3×4表示什么?(4个3相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课件显示),哪种算起来更简便?为什么?
生:乘法更简便,因为乘法只算1步。 师:也就是说乘法是一种简便运算。
归纳:在数学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齐读、同桌说) 师: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所以积=? 生:积=因数×因数(板书:积=因数×因数) 师:以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用乘法计算。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3)
师:我们知道了一共有12枝花,谁能将第(1)题改成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生:有12枝花,每3枝插1瓶,可以插几瓶? 师:谁能解决? 生:12÷3=4(瓶) 师:谁还能提?
生: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每个花瓶插几枝? 师:谁会解决? 生:12÷4=3(枝)
师:同学们解决的非常正确。
4、对比认识除法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请仔细观察这3道题的算式,第(1)题已知的是两个因数,求它俩的积,用乘法求的。那第(2)题已知的是第(1)题的什么?求的什么?用什么运算求的?第(3)题呢?
生:第(2)题已知的是第(1)题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求的。 师:第(3)呢?
生:第(3)题已知的是也是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求的。 师:也就是说,第(2)、(3)题都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用除法求另一个因数。因数=?
生: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师:这些就是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归纳:在数学中,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
法。(齐读、同桌说)
师: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的因数叫做商。那么商=?
生:商=被除数÷除数(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怎么求除数和被除数?
生: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这部分是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黑板上我们一起总结的就是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谁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张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今天学得如何,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1、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式计算。 (1)汽车每小时行80km,5个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生:用乘法计算,式子是80×5=400(千米) 师:为什么用乘法算?什么是乘法?
(2)汽车5小时行驶了4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用除法计算,式子是400÷5=80(千米/时) 师:同学们解决的又对又快,而且说的也很准确! 2、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_________ 504÷36=___________ 师:说明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生:求的是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等于36。 生: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等于36。 3、调皮的小猫
师:有只调皮的小猫到处跑,爪印盖住了很多数,你能知道盖住的数是多少吗?你是根据什么算的?看看哪组能全对。
89 × (4)= 356 124 ÷(31)= 4 (700)÷ 20 = 35 (8)× 29 = 232 672 ÷ (28) = 24 (1000) ÷ 8 = 125 师:你是根据什么算的?
生:这道题求的是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是4。 师:全部算对的举手,恭喜你们组全对! 4、判断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2) ?-△=□( ) (3) ☆÷◆=◇( ) (4) ☆×◇=◆( )
师:判断对错后,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如果错了,说一说正确的关系是什么。
5、知识延伸: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出示:38÷9=
师:请计算一下。得多少?(商4余2)这个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吗?这是有余数的除法,那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部分知识让我们下节课来一起研究好吗?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想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