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的面试真题,报考了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看看详细的真题内容吧!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语文
1.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朗读3-5段,读出感情。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品味有哲理性的句子。
(3)有适当的板书。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通过品读、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引用导入:(播放《武林外传》中吕秀才说死大盗姬无命的视频片段,或者下发该片段台词。由以上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这段看似恶搞的对白中隐藏了三个哲学上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不仅仅在通俗文化中有这样戏谑式的对话,还有很多严肃的哲学著作也对“人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7世纪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大师,其中法国的帕斯卡尔对“人”这一命题的认识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哲人。下面让我们走近大师,一起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3-5段。活动: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然后进行点名读、齐读,最后教师范读。
明确:在朗读中注意情感的投入,要读出思辨和疑问,以及音调的起伏。过渡:我们现在已经把握到课文中的基本情感和论辩性,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人的本质。
2.帕斯卡尔认为“人”的特点是什么?活动:学生自主发言。
明确:人的特点是能思想、脆弱。相较整个宇宙而言,人因身体而脆弱,因思想而坚韧。在帕斯卡尔这里,人只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它的思想里找不到它的灵魂,它的灵魂不在它的思想能触及的任何地方,它只能在摇摆的风中感知自己。尽管随时有可能被风摧毁,它也只能处于风中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过渡:我们知道了帕斯卡尔认为人是能思想且脆弱的,那整个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
3.文章的结构为片段式,语言形式相对散乱,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活动: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同桌两人进行讨论,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1)人从生理层面来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2)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则。过渡:我们理清了帕斯卡尔的思路,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理解帕斯卡尔对“思想”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环节三:深入研读本文哲学味道浓厚的句子很多,对于重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组负责一段,讨论研究重点句,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明确:(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2.“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人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在于:人知道自己渺小,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抗宇宙的力量,但是其他生物对于宇宙的力量却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自身的渺小也缺乏认识。因此,正是在人与物思想能力的区别中体现出人的高贵。人从而超越了肉体的渺小,实现了精神的伟大。
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句话的思想与前几句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正因为客观上人类肉体的渺小无法改变,因此才需要用思想来体现尊严,而保持思考的习惯就是人类道德的原则。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有着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思想精神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同时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体现自己的尊严。
过渡:经过以上几个环节,我们基本完成了对课文的解读,那帕斯卡尔的一家之言是否就是真理呢?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
环节四:拓展延伸
大家还知道其他关于“人是什么”的思考吗?
活动: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和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明确:
(1)南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2)《文心雕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爱因斯坦:“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可以被理解。”
环节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
2.作业:网上有人说“欧阳锋是哲学大师”,阅读金庸作品《神雕侠侣》中黄蓉说疯欧阳锋一节,在随笔中谈谈你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
1.题目:《望海潮》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分析其中的点染手法。
(3)范读这首词。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了解诗文大意。
2.通过讨论及朗读,分析点染手法。
3.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点染的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环节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读,再请一位学生朗读。
2.介绍柳永及相关资料。
环节三:深入研读
1.上阙和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带着什么情感去写的?
明确:这首词主要写了杭州城的城市风光之美。上阙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阙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艳羡之情。
2.试着具体分析一下上阙点染手法的运用。补充: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所点明的情感。“点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明确: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3.试着分析一下下阙的点染手法。
明确: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环节四:拓展延伸配乐朗读。
环节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
2.作业:搜集柳永的其他诗词。
五、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
1.题目:《雨霖铃·寒蝉凄切》
2.内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基本要求:
(1)设置相关教学活动。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读音。
(3)赏析设问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配合板书,试讲十分钟。
《雨霖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意境;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通过多角度朗读,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感受词中浓浓的情感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分析意象,赏析名句。
2.教学难点:分析并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学生回忆有关离别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现在我们就再次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环节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明确: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柳永仕途失意,为排解苦闷常与歌妓来往,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指导朗读,感受基调。
活动: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体会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整首词是哀婉悲伤的。
环节三:深入研读
1.朗读上阙,离别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明确:
(1)环境:作者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勾勒环境。秋后的蝉鸣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渲染出凄凉萧瑟的场景。(2)情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对离别两人情态的描写展现出恋恋不舍与绵绵的情意。过渡:面对这样的场景,词人不禁感叹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2.多情自古伤离别,作者不禁发出了“今宵酒醒何处”的疑问,那作者想象中别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明确:“杨柳岸,晓风残月。”
3.试着想象一下这句词描绘的场景。明确: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满目凄凉,令人伤情。
4.试分析这一句自问自答有何巧妙之处?明确: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更是依依惜别之情。
文人赋予“杨柳”“风”“月”特殊含义,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赋情感于具体的形象,别后的生活必定是凄苦惆怅的。
补充: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使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将别后凄苦惆怅、孤寂伤感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环节四:拓展延伸
通过本首诗,除了离情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其他情感吗?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柳永的生平事迹以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来展开分析。
明确: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我们也能从词中感受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无奈。仕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前途倍感暗淡和渺茫。
环节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
2.作业:搜集其他离别诗;结合《望海潮》分析柳永词特点。
五、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