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六年级下册教案栏目,提供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集锦11篇)

六年级下册教案 下册教案

  出国留学网专题“六年级下册教案”推荐内容。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师将学生领向更壮丽的人生,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可以更顺利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抽屉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具体编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为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枚举法与反证法或假设法。

  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学生可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

  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多于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教材提供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3本书的情境。仍用枚举法及假设法探究该问题,并用有余数除法的形式52=21表达出假设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解决把7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

  做一做中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3.例3。

  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可先让学生自由猜测、再验证。逐步将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四、教学建议

  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但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抽屉原理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实用资料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提前准备好教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教案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一篇好的教案包括哪些要素呢?出国留学网编辑收集并整理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篇1】

  一、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经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像,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

  二、教学流程

  (一)竞赛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从电视上、报刊上、还有因特网上,同学们已或多或少对北京申办、筹办20xx奥运会有所了解。这堂课,就从竞赛开始,看谁对北京申办筹办奥运的知识了解的多。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北京申奥成功的当天晚上,北京城彻夜狂欢,作者肖复兴更是激情满怀。请同学速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二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北京申奥成功,作者激情飞扬,在课文中直接抒发了情感,如: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感动,很激动。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反复地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同学读书、画句、朗读、思考、交流。

  以下语句,要给适当的指点,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能在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找到句子后,要连起来反复朗读。)

  (四)三读课文,再悟情感

  1、教师:情感来源于生活,作者对北京申奥成功所激发起来的民族自豪感是那么强烈,能深深打动人心,这和他十年体育记者生活有关,和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深入了解有关。找出这样的语句,朗读、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一是可以联系上下文,二是可以联系搜集到的奥运会的资料。

  2、对以下的语句,要给予指点: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学法指导:一是把上下分句连起来读,感知体育自身特殊的魅力;二是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城的变化,如市政建设的变化,文明程度的变化,乃至经济发展的变化等,进而具体感知体育能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有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学法指导:一是联系上文体会竞技体育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二是联系搜集的资料,体会体育比赛的锱铢必较,在零点零几秒和零点零几厘米中决胜负。老师可予适当提示,如百米游泳,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是零点几秒;百米赛跑,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是零点几秒;跳高或跳...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每个教师都会经历写教案的过程,教案能够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那么,教案规范的格式有哪些?以下是由编辑为你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体会行楷的运笔特点,学习用钢笔写行楷,提高写字速度。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弄清带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选词填空。

  4、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重难点】

  重点

  1、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拟定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1、2、3、4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第1题

  1、自由读,初步感知描红内容。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笔画。

  3、针对重点,集体指导。

  4、生自由描红,师巡视指导,针对班中普遍的问题再集体指导。

  5、展评优秀作业,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是怎样把字练好的?

  三、学习第2题

  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意。

  2、小组自学。

  3、反馈自学效果。

  4、巩固:自由默读此项。

  四、学习第3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2、体会三组词的意思。

  3、自由独立完成此项。

  4、指名回答。

  ⑴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宇宙非船(渐渐)接近月球。

  ⑵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

  ⑹我翘首远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5、自由读句子,体会句中词语的用法。

  五、学习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小组讨论句式特点。

  3、总结:

  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齐读排比句,体会作用。

  5、访写句子,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预习5、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六年级下册教案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

  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 厘米,高约是 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教案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2.第19页动手做。

  讲解测量方法——在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把土豆浸没在水中,测...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锥和圆柱》

六年级下册教案 圆锥和圆柱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圆锥和圆柱》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圆锥和圆柱》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

  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

  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9.让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教案 比例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比例的应用》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

  1.出示例5

  “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明确

  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交流

  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

  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通过订正、交流,使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出示例题6的场景。

  同样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9~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 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

与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的小学教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