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栏目,提供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语句排序题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行测

  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来看看本文“2017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语句排序题”,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一、找显眼的提示词

  一些语句排序题的首句不好判断,即使从它的选项中可以知道只有这两句中的一句是首句,但是你在那里琢磨半天,盯着这两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出来哪句是首句,这可怎么办?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请立即放弃判断首句,去看其他语句,找突破口,比如说一些语句中会出现明显的指示词,如这、它、与此类似、总之……,这些你一眼扫过去就能发现的明显词汇,将帮你快速锁定答案。

  不信?看下面这道2017年国考真题,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千万别眨眼啊!

  【例1】

  ①未开采的煤炭只是一种能源储备,只有开采出来,价值才能得到发挥

  ②充分挖掘并应用大数据这座巨大而未知的宝藏,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③有人把大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

  ④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沉睡”的时候是很难创造价值的,需要进行数据挖掘

  ⑤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规模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⑥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⑤④⑥

  B.⑤③④⑥①②

  C.③⑤②①④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统计:本题正确率约为55%

  【解读分析】

  看到这一正确率是不是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呢?因为不只你一个人错了,还有这么多小伙伴陪着你呢!大家拿到这题肯定先看③和⑤了吧,在那里研究半天,发现两句好像都可以做首句,不好排除啊。这可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一句一句挨着看一遍,慢慢缕缕顺序,挨个排除呗!”只能说这位考生太耿直了,看笔者下面放个大招!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第⑥句没,“与此类似”,多么明显的提示词啊,就这么坦荡荡地放在大家眼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漏掉它啊!“此”指的是什么?“大数据不在大而在于用”到底与什么类似呢?看前面几句,明显就是指第①句,所以①⑥肯定是在一起的,看看选项,只有D项是这么排序的,按照D项的顺序验证一下,很通顺,就选D。

  看,就通过一个明显的提示词就能快速判断出正确答案,记住了,以后判断不出首句时,先看看有没有显眼的提示词,它会帮助你快速锁定答案!

  二、语句话题的一致性

  【例2】

  ①让世代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全搬到城外,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真实与完整,不利于古城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②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自然发展的过程

  ③既要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街区等物质载体,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文化生态,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古城文明的延续

  ④仅就商业运营来说,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并不成功

  ⑤如果把古城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比作人的“肌肉和骨架”,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体里流淌的“血液”,两者密不可分

  ⑥...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填空易错题总结

公务员行测易错题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快来看看本文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填空易错题总结,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填空题难度不大,选项迷惑性小,但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语句填空题刷新了我们的认识。最新国考动向一向是风向标,各省2017年公务员考试和2018年国考很有可能也会加大题目难度。

  语句填空题在2017年国考行测试卷中所占的较大比例和较高的错误率都不得不让我们对其引起重视。

  【易错题1】

  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一本通编辑部调研错误率:60%

  一本通编辑部统计易错项:B

  正确答案:C

  考生小王:“我对这题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当时觉得这题很简单,就快速选出了答案,结果选了错误选项B项。一看到横线在最后,就知道要填一句总结上文的句子。当时大概浏览了四个选项,首先就把A项给排除了,因为它的说法本身就是错的。然后我快速阅读了文段,并圈出了文段关键词“历史”,据此排除了D项。最后剩下了B、C两项,但文段根本没有提及C项中的‘通常的历史学课题’,所以排除了C项。错选了B项。”

  “唉,当时要是再多看一眼就好了,根本不会选错。现在再让我看这题,我很快就能排除B项,B项明显与文段中‘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意思相悖啊,当时读文段读得太匆忙,排除选项的时候也没再去确认一下,所以我选错了答案。”

  【易错题2】

  其次是发明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文化当中相当有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阶段当中,发明家们把科学技术、好奇心与决心结合起来,通常再加上一定的表演技巧,将各种方法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给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怀胎数月最终分娩的过程一样

  B.流星划过夜空那样璀璨而耀眼

  C.人类当年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

  D.人类文明酝酿以及发展的过程

  一本通编辑部调研错误率:65%

  一本通编辑部统计易错项:B

  正确答案:A

  考生小李:“现在一看到这题我就心痛,自从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对了答案之后我一直对这题耿耿于怀,后悔死了。命题人真是太狡猾了,完全了解我们...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备考指导

  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来看看本文2017公务员行测解题方法: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此类题目的题干特征:出现真话假话。

  解题方法:

  1、假设法

  【例1】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和乙都说谎”。

  请确定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A.乙说谎 B.甲和乙都说谎

  C.甲和丙都说谎 D.乙和丙都说谎

  【答案】C。解析:此题采用假设法。假如甲说真话,那么乙说假话,则丙说真话,由丙的话可推知甲说假话,与假设矛盾,所以甲应该说假话,那么可知乙说真话,丙说假话。

  2、矛盾法

  【例2】甲乙丙三朋友去参观车展,看到一款轿车。甲说:“这不是‘奇瑞’,也不是‘荣威’。”乙说:“这不是‘奇瑞’,而是‘红旗’。”丙说:“这不是‘红旗’,而是‘奇瑞’。”后来,车展管理员说:“三人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另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错;第三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由此可知:

  A.这辆轿车是奇瑞轿车

  B.这辆轿车是荣威轿车

  C.这辆轿车是红旗轿车

  D.上面三辆轿车都不是

  【答案】A。解析:分析推理类题目,采用代入法。将 A 项代入,可知甲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乙的两个判断都是错的,而丙的两个判断都是对的, 符合车展管理员的断定; B 项和 C 项代入都不符合。因此答案选 A。

  另解,乙的判断“不是‘奇瑞’”与丙的判断“是‘奇瑞’”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乙的判断“是‘红旗’”与丙的判断“不是‘红旗’”矛盾, 也必有一真一假。 所以乙和丙的判断有两真两假,则两人的判断只可能是一个都对一个都错,则甲的判断是一对一错。假设甲的第一个判断正确,即这不是“奇瑞”,乙的判断只能都对,这是红旗,与甲的第二个判断错误矛盾。所以甲的第一个判断错误,第二个判断正确,可以推出这是奇瑞,此时乙的两个判断都错,丙的两个判断都对,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王铭、李盈、杜葭三人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公务员,一个当上了空姐,另一个当上了司机。他们各自作了如下陈述:

  王铭:王铭当上了公务员,李盈当上了空姐;

  李盈:王铭当上了空姐,杜葭当上了公务员;

  杜葭:王铭当上了司机,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结果证实,王铭、李盈、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由此可见:

  A.王铭当上了空姐 B.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C.杜葭当上了空姐 D.王铭当上了司机

  【答案】D。解析:前三句话都是“王铭”,那么前三句话必有一真两假,那后三句话必有两真一假,而后三句话两个“李盈”里面必有一假,那么“杜葭当上了公务员”,这句话就必为真了,那“李盈当上了公务员”就为假,“李盈当上了空姐”就为真。后三句话是真真假,前三句话就是假假真,王铭为司机。选 D。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鸡兔同笼问题特征及变形问题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备考指导

  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来看看本文“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鸡兔同笼问题特征及变形问题”,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公务员考试中鸡兔同笼问题是数量关系部分的常考题型,很多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遇到鸡兔同笼的变形问题,第一时间不能做到正确的辨认,用自己的方法解题,既浪费时间,结果往往还不如人意。所以,熟悉鸡兔同笼问题的题型特征,快速地利用盈亏思想进行求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征:已知某几种事物的两个属性的指标数和指标总数,求个数。

  方法:假设法。

  例1: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事物: 鸡 兔

  属性: 头 脚

  指标数:(鸡) 1 2

  (兔) 1 4

  指标总数: 35 94

  假设35只全为鸡,一只鸡有一个头和两只脚,则脚应有70只,多出24只脚,是因为把兔子当成鸡,每只兔子少算两只脚,故兔子应为24÷2=12只。

  也可假设35只全为兔子,一只兔子有一个头和四只脚,则脚应有35×4=140只,多出140-94=46只脚,原因是我把鸡看成了兔子,每只鸡多算了两只脚,故鸡应为46÷2=23只。、

  例2:某零件加工厂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支付工资,工人每做出一个合格零件就能得到工资10元,每做一个不合格零件将被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共做了12个零件,得工资90元,那么他在这一天做了多少个不合格零件?

  解析:事物: 合格 不合格

  属性: 个数 工资

  指标数:(合格) 1 10

  (不合格) 1 -5

  指标总数: 12 90

  假设该工人做出的零件全部合格,则12个零件应得到120元,实际得到工资90元,少拿到120-90=30元,这是因为我们把不合格的零件看成了合格零件,每件10-(-5)=15元,所以不合格的产品为30÷15=2件。

  我们考生在考场上首先要学会根据鸡兔同笼问题的题型特征进行判断,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核心实际上是盈亏思想,根据多的量等于少的量,不涉及列方程组的过程,根据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而直接到消元,进行求解。而且通过以上两道题大家会发现,假设全为鸡,则求出来的是兔子,假设全为兔子,则求出来的为鸡,因此,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求假设另一个进行快速求解。掌握好鸡兔同笼问题的题型特征和解题方法,可以方便广大考生在考场上快速地解答出正确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如何快速判定文段重点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备考指导

  来看看本文“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如何快速判定文段重点”,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在国考和省考当中,片段阅读所占比重都是比较大的,而这其中主旨观点型题目又是重中之重,它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做其他类型片段阅读的基础。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像转折结构和因果结构这类有明显标志的文段形式,做起来会容易把握重点,准确率相对也较高。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明显标志的文段形式就会觉得像无头苍蝇一样,感觉每一句都是重点,进而导致没有办法迅速地排除干扰选项确定正确选项。

  片段阅读主要是通过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理清每一句的意思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所起的作用这三个角度去确定文段重点的。对于总分结构,我们都知道重点句一定就是文段的总句,那么对考生而言,困难就来了:总句怎么确定?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吗?毋庸置疑,总句有它自身的特点:首先,从位置而言,一般总句是位于文段的段首或者是段尾;其次,有些关键词能够暗示我们它引导的句子是总句,比如含有表达观点或引导结论的词语,如“认为、觉得、总之、可见、看来”;最后,从句义来看,总句作为总括句,一般都是言简意赅的。而当我们真正拿到一到这样的题目后,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还是要从行文脉络着手分析。

  举个例子:一线城市最大的好处,在于作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比如,越大的城市,有着越多的职业和文化的可能。大城市有着各种有趣的职业任务、项目、职位、公司和企业的形式。芳香治疗师、游戏设计、几个亿的项目、在网上可以订送的烧饼、专门给人买衣服的买手。城市有歌剧、音乐、极客、电影,有专门为了讨论有没有外星人而存在的咖啡厅。

  这个文段一共是由5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说一线城市充满无限的可能;第二句 “比如”这个词是告诉我们通过举例子来说明大城市的其中两种可能是职业和文化的可能;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在例举具体的职业形式,是对第二句的补充说明;而第五句则是从文化的可能性的角度进行例举说明。所以综上,我们可以给文段划分这样的行文脉络,即①/②//③④///⑤,由此,我们可以将总句确定为第一句。那么这样的一个行文脉络形式我们就将其统称为“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除了举例论证之外,总分句群常见的论证方式还有“具体阐述、影响论证和原因论证”。大家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将其的结构划分出来。确定总句后,去选项中对比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7年公务员考试时间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丢分原因分析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备考指导

  考生们来看看本文“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丢分原因分析”,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一、审题不细 走马观花

  有的考生看考题一目十行,不求精确,只求模糊,似是而非,导致大量的失分,令人可惜。

  二、知识点不熟 白白丢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有关法律、历史等常识类知识点,都是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积累的,有的考生认为这些知识点已经很熟了,于是就不怎么伤心,在考试中遇到相似的答案,往往觉得这个也有道理,那个也对,由于不熟悉知识点,而白白丢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认真,不要好高骛远。

  三、死记硬背 不知变通

  目前在考生中有一种不良的想法,认为对一些考试考点死记硬背,就能考高分,这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在历年的考卷中有不少活题,它没有僵硬地考一些知识,而是考察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这类题通常在试卷属于拉开距离的题目,同学们要高度重视。

  四、重点不清 思路不明

  主要表现为:

  1、死记硬背,平均用力。大家手中如果有教材,各个部分平均用力是大忌,其结果事倍功半。

  2、不抓重点,囫囵每章。辅导教材:每章都有重点和难点,而这些考试的几率非常高。有些考点几乎年年都考,因此是重点掌握的。考生可根据2017年各省公务员考试一本通复习,书中附有历年真题,考生可通过做题来了解历年公务员考试常考知识点。

  五、心态不稳 紧张兮兮

  每年公务员考试中,都不乏很多竞争激烈的岗位,有的岗位竞争比甚至达到千里挑一,这无疑让考生紧张的情绪加剧,而激烈的竞争让很多考生在临考前很焦虑,这反映的是心理素质的问题,也就是心态问题。公务员考试网也对此做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表现一是临考前极度焦虑,休息不好,就业竞争大,父母的期待无形增加了压力。二是由于紧张,生怕做不完,考试是追求的是速度,而不是质量和正确率。三是在时间上没合理安排。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7年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7年公务员考试大纲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中数字和数列

公务员行测备考方法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行测备考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中数字和数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题目是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和基本数列的敏感程度,也是反映考生基本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也能有效地锻炼考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一些题型的深度把握也有重要的意义。

  要想做好数字推理题目,就一定要记住一些特殊数字,1——20的平方以及1——11的立方一定要烂熟于心,比如看到343立马就应该反应出是73,看到361立马反应出是192,其实对于数字推理题目中考察多次方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把多次方牢牢记住就可以。特征数字要记住,在特征数字附近比如291,应该快速反应出在289附近,291=172+2,顺其自然的解题也比较方便。题目中给出的数列中数字之间的倍数、次方或者加减关系,也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数字敏感性。除此之外,还应熟悉最基础的数列,当你看到这样的数列:4、6、8、9、10你应该立马反应出来这就是合数列,试想,如果你连这么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会该怎么去做数字推理题目呢。在数字推理题中常见的基础数列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然数数列:1,2,3,4,5,6……

  奇数数列:1,3,5,7,9……

  偶数数列:2,4,6,8,10……

  质数数列:2,3,5,7,11,13……

  合数数列:4,6,8,9,10,12……

  等差数列:1,4,7,10,13,16……

  等比数列:1,3,9,27,81……

  和数列:2,3,5,8,13,21……

  积数列:2,3,6,18,108……

  除了上述的数字敏感性和数列敏感性考生必须具备之外,考生也要注重联想,比如27我们可能会想到27=3×9=33=52+2,但具体题目中把27怎么变形还要试题目再看。其实也就是说,数字推理题本身也是一种猜证结合的过程,看到题目,每个人心中有个自己的规律,到底是不是这种规律还要具体代入验证一下,比如2,3,5,8,( )。这个数列可以是基础数列和数列,那么很容易得知()为13,但是根据多级做差,我们也容易看出()中的数可以是12,到底是13还是12还要代入去验证。当然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数字推理题来说,一般我们很容易看到的规律简单验证一下都是符合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汇总

  申论热点 |...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常考三种关系

公务员行测备考方法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行测备考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常考三种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各种题型中,类比推理应该算是比较有特点的一种题型。其一是因为类比推理可以称之为整个行测考试中题目长度最短的题型(除个别省份考数字推理);其二是因为类比推理是整个行测考试中规则性最不好把握的一种题型。针对类比推理的这一情况,考生们在做题的时候总是会呈现出两极分布的情况,做题感觉好的考生正确率一般在80%以上,而做题感觉差的考生正确率则一般在50%徘徊。

  所以,如何提高这种题型的正确率,已经成为部分考生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清楚类比推理常考的考点(关系)有哪些?通过对近几年考试真题的总结,发现类比推理常考的关系无外乎是三种,分别是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经验常识。

  一、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主要考的是概念间的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其中比较常考的是概念间的关系,所谓概念间的关系,通俗来说就是两个群体或者集合间的关系,而两个群体或者集合间的关系一般包括全同、全异、交叉、包含、包含于五种,而这五种关系在类比推理中均会涉及。比如:

  桂圆:龙眼

  A.桔:柚 B.桂皮:陈皮 C.芒果:荔枝 D.大料:八角

  解析:题干中桂圆就是龙眼,龙眼是桂圆的别称,所以题干中考的是一种全同关系,而四个选项中涉及全同关系的就是D选项。

  全同关系一般考的是事物的别称或者古称、音译词或者是外来词等等,比如金陵城就是南京的古称。全异关系一般考的是矛盾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比如生和死,反对关系比如老和少,交叉关系主要考的是两个群体中有部分重合,比如“教师:党员”,它们的关系就是有的教师是党员,有的教师不是党员,属于交叉关系,包含关系一般是种属关系。比如“仿宋:字体”,仿宋是字体的一种,这就是一种种属关系,但是要注意,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的区别,组成关系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北京:中国”我们就只能说北京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是组成关系,而不能说北京是中国的一种。所以区分“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的方法就是造句子,“谁是谁的一部分”这种关系属于组成关系,“谁是谁的一种”这种关系式种属关系。

  二、言语关系

  除了逻辑关系以外,类比推理常考的关系还有言语关系。言语关系主要是从词和词组的角度来考量,比如:

  平静:讲述

  A.欣喜:接受 B.恼怒:言论 C.悲哀:哀乐 D.快乐:行为

  解析:题干中平静和讲述的关系是“平静地讲述”,这里面讲述是一个动词,所以根据这个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A是对的,因为B、C、D里面的言论、哀乐、行为都属于名词。这个题目就是从词性的角度来找题干两个词语关系的。

  当然,除了从词性的角度找关系外,我们还可以从词义(近义词、反义词)、色彩(褒义词、贬义词)、程度等角度来找两个词语的关系。除了词以外,我们也可以从短语的角度来找两个词语的关系,比如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主谓短语一般是一个名词加一个动词组成的短语,比如“将军:打仗”;动宾短语一般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组成的短语,比如“召开:会议”;偏正短语一般是一个形容词加一个名词或动词组成的短语,比如“快乐:言论”。无论是从词的...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考行测备考:解答相遇问题

公务员行测备考方法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行测备考

  相遇问题属于行程问题,有分为直线上的,也有曲线上的;有一次的,也有多次的,所以相遇问题相对而言是考试中比较难的一两部分,今天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就给大家总结知识点,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相遇

  (1)简单直线相遇: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乙在途中C点相遇。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有SAB=(V甲+V乙)×t,即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题1.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乙后5分钟遇到甲。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A.3600米 B.4800米 C.6000米 D.7800米

  【解析】SAB=(V丙+V乙)×t=(60+70)t=130t,故AB两地的距离为130的倍数,选项中只有7800能被130整除,故答案选择D。

  (2)直线多次相遇: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不断往返于AB两地,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会发生多次相遇。

  SAB总=(V甲+V乙)×t总=(2n-1)SAB(n为相遇次数,下同)

  tAB总=(2n-1)tAB(tAB为第一次相遇时间)

  S甲总=V甲×t总=(2n-1)S甲(S甲为第一次相遇路程)

  S乙总=V乙×t总=(2n-1)S乙(S乙为第一次相遇路程)

  例题2.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城市同时出发,并不断往返于两城市之间。甲汽车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乙汽车每小时行驶105公里,经过6小时后两汽车第2次相遇。问A、B两城市相距多少公里?

  A.385公里 B.410公里 C.540公里 D.615公里

  【解析】从一开始到第n次相遇所用的时间等于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的(2n-1)倍,即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为6/(2×2-1)=2小时,则AB=(100+105)×2=410公里。故正确选项为B。

  (3)曲线多次相遇: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出发,环绕着环形轨道不断行驶,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会发生多次相遇。相遇n次甲乙走过的总路程S总和=nS环形(n为相遇次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汇总

  申论热点 |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题解题方法

公务员行测备考方法 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公务员行测备考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题解题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判断推理考试题型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永远会跃动在卷面上。无论题量多少与否,它都是考官们比较青睐的一位“座上宾”。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难度不高,是大多数考生比较喜闻乐见的考查形式。在令人紧张的考试中加入一些比较轻松的类比推理题目,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这种题型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题干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语。然而,让这些“天之骄子”们“又爱又恨”的是喜欢做这类题,但是要想做得完全正确也不是那么容易。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为大家提供以下五点建议,希望可以对众多考生有所启发,达到精准发力。

  一、熟悉题型有的放矢

  类比推理的题型主要有三种:两项式、三项式和括号式。两项式即出现两组词,体现为A:B样式;三项式即出现三组词,表现为A:B:C样式;括号式也就是所谓的A对于()相当于()对于B。这几种题型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

  二、分析横纵理清关系

  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分析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纵向对比题干和选项词语之间的对应。一般来说,拿到一道题目,首先应该分析其内部关系到底如何,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经过分析之后发现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的思路或者是只有两个选项符合也不好抉择的时候,就需要运用纵向比较,直至选择最优选项。

  【例1】勤奋:成功

  A. 骄傲:失败 B.喜欢:喜爱 C.失望:绝望 D.粮食:白酒

  【答案】A。解析:勤奋和成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骄傲和失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答案选A。

  【例2】盐:咸

  A.花:香 B.丝:棉 C.光:亮 D.墨:臭

  【答案】C。解析:本题简单去看,貌似每个答案都可以。但是盐一定是咸的,光一定是亮的。故答案选C。

  三、 造句排除借助技巧

  “造句子”对于类比推理题而言,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并且可以解决大多数的题目。而且每一个人也都能造出来句子,美中不足的是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当然造出来的句子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也在造句子但是选的答案与给定答案有出入。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在造句的时候有可能想的太过于复杂。

  【例3】理念:行动

  A.哲学:席位 B.文学:创作 C.航标:航行 D.文化:传承

  【答案】C。解析:理念指引行动,航标指引航行。故答案选C。

  四、积累常识步步为营

  在如今考试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类比推理题经常会出现与常识有关的内容。这就需要考生平时要做好积累,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悲剧发生。

  【例4】()之与印度相当于道教之与()

  A.佛教:中国 B.天竺:罗马 C.佛教:埃及 D.天竺:波斯

  【答案】A。解析: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起源于中国。故答案选A。

  五、注意细节突破陷阱

与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