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栏目,提供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如何搞定资料分析

行测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技巧

  2018年国考拉开帷幕,你已经准备好了么?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了《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如何搞定资料分析》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如何搞定资料分析

  一、资料分析的考情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五大部分之一,全面考察考生对于给定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2014-2017年题量稳定在20道。2015年以来,国考分副省、市地级,资料分析部分2015年副省与市地后15道题相同,前5道完全不同。

  从概念、解题方法、题型几个角度逐一分析,资料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核心概念占比大。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等是资料分析考察的核心概念,基本占据了90%以上的题量;

  2、重要解题方法占据半壁江山。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错位加减法、同位比较法等计算和比较方法是解决资料分析题目最为重要的几种方法。

  3、比较型题目,多考点综合题目提升试题难度。纵观近几年的考试真题,资料分析中基本每个重点概念都会考到比较类的题目,而且很大一部分题目同时考查两个甚至多个概念的计算关系,最大限度的考查考生对概念及解题方法的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4、侧重考查快速从材料中分析数据的能力,弱化计算。

  二、如何进行备考资料分析题型

  公考通给大家划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认知公考。在这个阶段,考生要关注考试的最新变化及对考生各项能力的要求。研究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将真题作为自己的自测卷,记录自己的作答情况,对照答案和解析,理解清楚每一道题。

  经过这个阶段,考生基本清楚资料分析考试中是如何考察的,自己存在的问题,如不会做,做不完等。接下来就清楚自己准备的目标了。

  第二个阶段:专项复习。针对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按知识点和重难点逐一学习。可以借助必胜公考的基础教材和题库,定时定量的练习,积累答题经验,掌握答题技巧。

  第三个阶段:冲刺训练。考生可以模拟公考环境及作答要求进行冲刺训练,对知识点和技巧方法加强巩固。同时可以了解最新的相关统计材料,锻炼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

  在以上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是耗时较长,过程枯燥的一个阶段。考生要有耐心和恒心,坚持住。第二个阶段打好了基础,那么第三个阶段才会轻松不费力的搞定。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及科目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拆解可能性推理

行测答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拆解可能性推理”,希望广大考生们都能及时报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好好复习,通过考试!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拆解可能性推理

  可能性推理的关键是要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大家要顺利地突破可能性推理题目,首先就要了解因果关系及其特征。如果一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的发生,这两个现象间就具有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个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因果关系的特征:

  第一,原因和结果在逻辑上是前后相继的。原因总在结果之前,结果总是在原因之后。例如某个现象A,必须在其出现之前的现象中去寻找其原因,也必须在其出现之后的现象中去寻找结果。例如打雷和闪电,从直观感受上来说,打雷在闪电之后,但是这两个现象的前后相继只是传播速度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他们产生于一个共同的原因——云层中电荷的富集和释放。

  第二,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果联系不会因为我们认为它存在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我们认为它不存在而消灭。

  第三,因果联系具有确定性。某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另一个现象所引起的结果,而某个现象的结果又可能是另一现象的原因,这样整个世界就由因果关系而构成了一个因果链条,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总会通过一定的因果关系联系到一起。

  根据因果联系的特征,我们想反驳一个因果论证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倒置”、“因不致果”、“另有他因”。因果倒置对应的特点是因果联系的先后性和确定性,因不致果对应的是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另有他因对应的是因果关系的确定性。

  【例题】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适量饮酒对妇女的心脏有益。”研究人员对1000名女护士进行调查,发现那些每星期饮酒3~15次的人,其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较每星期饮酒少于3次的人低。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了饮酒量与妇女心脏病之间的联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削弱上述论证?( )

  A.许多妇女因为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从而使得她们的饮酒量增加

  B.调查显示:性格独立的妇女更愿意适量饮酒并同时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

  C.对男性饮酒的研究发现,每星期饮酒3~15次的人中,有一半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比少于3次的人还要高。

  D.护士因为职业习惯的原因,饮酒次数比普通妇女要多一些。再者,他们的年龄也偏年轻。

  【参考解析】C。题目中是在为妇女心脏好找原因——适量饮酒。A项说明不是妇女饮酒量大导致心脏好,而是妇女感觉身体好才会大量饮酒的。这样就颠倒了论证中原因和结果的先后顺序,意味着题干论证出现了“因果倒置”的错误;B项指出妇女心脏好不是因为饮酒量大,而是因为性格独立和锻炼身体,找到了妇女心脏好是“另有他因”;C项说的是男性的情况,偷换了话题,与题干论证无关,起不到削弱的作用;D项说明作为样本的护士群体具有特殊性,无法代表一般女性,题干论证以偏概全,是研究者主管强加的因果关系,所以选C。

  最新消息>>>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比较构造法

行测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答题技巧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比较构造法》,更多公务员招考相关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比较构造法

  提起比较构造法,可能部分考生相对陌生。但是这种方法在解决部分特定题目时,能直击问题的突破口,快速定位答案,帮助考生非常高效的解决一些令人苦恼的数学运算题目。比较构造法虽然能快速得出结果,但是思维的过程却并不简单。所谓比较构造就是当同一事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案时,比较方案间的异同,建立方案之间的联系,构造关系式的过程。采用这个思维过程解题的方法就是比较构造法。具体而言这种方法是什么呢?下面通过例题来体会下比较构造法的思维过程。

  例1.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8天可以完成。现在甲、乙两人共同做了6天后,甲离开了,由乙继续做了6天才完成。如果甲单独做需要多少天?

  【解析】这道工程问题的具体工作方案有两个,通过表格直观的把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案之间的异同。甲、乙的工作天数都发生了变化,要求甲单独做工作的天数,应消除乙的影响,统一两次乙的工作天数,可得:

  通过比较原方案与现方案的差异能够得出,当乙的工作都为12天时,可得甲单独干6天能完成总量的一半,所以甲单独完成工作总量需要12天。

  例2.两同学需托运行李。托运收费标准为10公斤以下为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已知甲、乙两人的托运费分别为109.5元、7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了50%。那么,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的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多少元?

  A.1.5元 B.2.5元 C.3.5元 D.4.5元

  【答案】A。

  【解析】放方便比较,先把不同的方案通过列表的形式,直观的表示出来,然后再去比较方案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相同的重量A,可得表格如下:

  通过比较可得,78-63=15元,这15元就是因为10公斤以内每公斤的价格比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的价格高而得出来的,每公斤多15÷10=1.5元,所以超出10公斤的部分每公斤的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低了1.5元,所以选A。

  这题除了这种比较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这种方式来进行比较构造。若行李是统一收费,则甲的费用应该比乙的多50%为117元,如表所示:

  通过比较可知,117-109.5=7.5元,多的这7.5元是由于甲中有5公斤是按照10...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如何划清行文脉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出国留学网为你带来[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如何划清行文脉],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查看相关资讯,可按Ctrl+D收藏频道!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片段阅读类题型是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一个重要的题型。阅读量大,提问方式灵活等是此类题型的重要特点。很多考生反映在做片段阅读类题型的时候,虽然觉得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常常觉得此部分因题量大,做题时间难以压缩,且很多时候,本以为正确的答案却是错误的,抓不住备考重点,因此也让大家觉得比较苦恼。

  总体来看,作为言语理解中的一个重点题型,片段阅读主观型题目相比于其他题型,如逻辑填空、句子衔接等技巧更强,更容易在短时间提高能力。

  例题1.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将逐步呈现出两大抓手,一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二是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我国应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B.我国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C.我国应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D.我国应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划分标志】而;一是……二是

  【结构】总体结构为转折结构,转折结构之前是并列结构

  【层次划分】

  【解析】文章第一句和第二句以并列的形式分别对两大抓手分别进行了阐述,第三句以转折的形式提出了新兴产业在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脉络为:背景阐述——提出重点。

  例题2. 中华饮食文化一向善于吸收外来饮食文化,并把它们融入其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着紧跟枪炮而来的带着奶酪黄油味的西方饮食文化,中国人一方面看到西方人吃着半生不熟的牛排、手持杀气腾腾的刀叉时,蔑视的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上饮食本身的固有惯性,国人在对待西式饮食的态度上,表现出的是鄙视与排斥;另一方面,当看到西方人体格比我们强壮、身体比我们健康时,又不禁把它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强权政治联系起来。因此,也有人主张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强壮国人的体格、振奋国人的精神,以达到与西方人并驾齐驱的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人接纳西方饮食文化的原因

  B.中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复杂心理

  C.中华饮食史是一部饮食文化的交流史

  D.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

  【划分标志】因此;一方面……另一方面

  【结构】总体结构为分总结构,分结构部分为转折结构

  【层次划分】

  【解析】文章第一句说明了中华饮食文化善于吸纳,第二句从心理层面分析了中国人对西餐的排斥态度,第三句用一个弱转折说明了中国人在排斥西方饮食之余看到的其为西方人带了的好处,最后一句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文章的脉络为:背景描述——正反论证——总结观点。

  例题3. 像昆虫叮咬能引起瘙痒一样,皮肤与植物的毒素接触也能引起瘙痒。对栎叶漆树引起的瘙痒研究发现,当与植物的毒素接触后,皮肤细胞会释放出引起红肿和发痒的组胺,利用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正反比例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正反比例法”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众所周知,行测考试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紧,而数量关系这个模块则让人尤为头疼。其中涉及的数字推理,规律难寻,常常让人摸不到头脑;而数学运算题型,计算繁琐,容易出错,题目较多,也是块难啃的骨头。

  其中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是比较常考的题型,而这也正是很多学员感到头疼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及没有很好的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正反比例法就是能快速解决部分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中,如果其中一个量不变,另外两个量存在正反比例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解决一些问题。

  一、行程问题

  例1. 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进行,下午1点到乙地;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上午11点到乙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该以怎样的速度行进?

  A.11千米/小时 B.12千米/小时 C.12.5千米/小时 D.13.5千米/小时

  【解析】方法一:设下午1点到总共用了X个小时,上午11点到用了(X-2)个小时,则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10×X=15×(X-2),解得X=6,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6=60千米,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用时为5个小时,所以速度为60/5=12千米/小时。故选答案B。

  方法二: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一定的,那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下午1点到与上午11点到的速度比为10:15=2:3,则时间比为3:2,时间相差1份,一份是2个小时,那3份就是6个小时,即下午1点到走了6个小时;又下午1点到与中午12点到的时间比为6:5,则速度比为5:6,下午1点到的速度是10,那么中午12点到的速度就是12千米/小时。故选答案B。

  二、工程问题

  例2.某工厂计划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批计算机,如果每天生产140台,可提前3天完成,如果每天生产120台,则要再生产3天才能完成,问规定完成的时间是多少天?

  A.30 B.33 C.36 D.39

  【解析】方法一:设规定的时间是X天,可以列出方程140×(X-3)=120×(X+3),解得X=39。故选答案D。

  方法二:不管每天生产多少台,计算机的总量不变,因此效率和时间成反比,效率的比值为140:120=7:6,则时间的比值为6:7,时间的比例上相差一份,具体时间相差6天,1份对应6天,则按照140台的效率去算,6份对应36天,提前3天完成,因此原计划39天。故选答案D。

  基本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我们一般可以用方程法和正反比例法,各有各的优势,但是当某一个量一定的时候,用正反比关系去解题可以提升作题速度。希望考生能够认真揣摩,熟练应用!

  通过以上的总结,相信各位考生对备数量关系题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想要熟练掌握做题技巧,还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希望考生们勤于练习,争取熟能生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词语辨析解题看形象色彩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验

  考生们来看看本文“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词语辨析解题看形象色彩”,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真题】

  每一届《感动中国》的感动点,实际上都和当年中国特定的大背景相关联,触动了中国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代表了当年最能______公众______,最能感动中国的力量。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起共鸣 B、打动心灵 C、拨动心弦 D、震撼内心

  如上题,我们会发现四个选项放在原文当中都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进行搭配。很多考生看到了原文出现了“触动神经”貌似灵动感很强,那么四个选项中“拨动心弦”貌似可以。其实这种感觉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题目到底考察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词语的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的定义是形象色彩(英文“Image color”)是词义中能引起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形象联想的那部分内容。形象色彩可以应用到很多的领域中去。形象色彩的形成要取决于多方面的要素,如此所标记的客观事物必须是具象的事物而不能是抽象事物。造词所采取的方式要倾向于比喻、借代、说明等;同时还要依靠主体的感官联想,这样单纯表示具体事物的词也具有形象色彩,如“树”“鸟”“桌子”“大海”等。由于主体的感官联想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那么形象色彩自然也不局限于视觉形象,而是由多种形象感构成。如“麦浪”“雪白”含视觉形象感;“扑通”“哗啦”含听觉形象感;“臭烘烘”“香喷喷”含嗅觉形象感等等。那么回到我们上文所提到的真题,很明显,触动神经和选项中的拨动心弦都是动态感很强的短语,故可形成明显的形象色彩呼应。

  我们再看一些题目巩固一下大家的印象:

  【例题1】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翠绿欲滴 B. 枝繁叶茂 C. 郁郁葱葱 D. 遮天蔽日

  【解析】答案选A.阅读题干,由“嘹亮的”、“披着”、“踏着”、“花香”、“欢笑声”等词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是一个愉悦、清新的画面。“遮天蔽日”用来形容树木的枝叶非常茂盛,把太阳都给挡住了,给人的形象是比较阴暗、不明亮的,不符合作者的感情基调,排除。“翠绿欲滴”形容草木的颜色非常翠绿,像要滴下来一样。用在题干中,视觉效果非常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茶叶的嫩绿、新鲜,与作者所流露出的欢快、愉悦的心情非常吻合。而“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却没有这样的视觉效果,故选A.

  【例题2】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夏天绿荫满枝,秋时,冬季银装素裹。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姹紫嫣红硕果累累 B. 风光旖旎充实丰盈

  C. 生机勃勃琳琅满目 D. 婀娜多姿五谷丰登

  【解析】答案选A.题干中已有的“绿荫满枝”、“银装素裹”都含有颜色,故第一空选“姹紫嫣红”最合适。秋日用“硕果累累”形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秋天丰收的颜色——金色。故选A.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标题添加题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答题技巧

  本文“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标题添加题”,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都有一个小题型,虽然考得题量不多,但是经常会被涉及,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这部分题型便是标题添加题。

  一、标题应紧扣主旨

  例题1:2016年真题

  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家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代的“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答案:B。

  解析:标题添加题,最重要的就是标题能够紧扣住题干的主旨,不能偏离主旨。大家可以用逆向思考的思维,顺着选项去倒推文段。如果选A,则文段侧重垃圾的价值,与文段不符;如果选C,则文段中并没有说“机器人”的事情;如果选D,则说明垃圾将来的发展方向。而文段则侧重技术对于垃圾处理的重要性,所以选择B。

  二、标题要生动醒目

  例题2:2015年真题

  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在猴子大脑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让猴子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当它自己做这一动作时,这些细胞会兴奋。后来的研究证明,人脑中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元,能够感受对方的害怕和愤怒、难过和恶心;复杂的感受如害羞、孤独和不受欢迎,也都能够通过镜像神经元明显地感受到。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者经历过的情感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同情”的魔力

  B.何谓神经元

  C.脑科学的新发现

  D.“爱”的潜在根源

  答案:A

  解析:此题重点谈论的是对别人的感受能够感同身受,在这里A项的特征及其吸引读者去阅读,同时,在同情这个词语上加上了双引号,应该表示的是特殊含义,所以答案为A。BCD三个选项都是偏离了文段的中心,所以不能当选。

  以上两个例题为近3年国考中出现的标题添加题的真题,14年的国考没有考查。从以上两个题目可以看出,国考题目的难度不高,在这类题型的考查上基本属于送分的题目,大家一定要保证这样题目的正确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精心推荐:

  ...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真假推理必考知识点

  真假推理的出题形式一般为:给出一些条件,然后这些条件有真有假,最终限定整体的真假情况,来推断一些话的真假。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现为广大考生总结核心知识点如下

  一、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1)寻找条件中的真假关系;(2)根据合计有一真或一假来确定其他论断的真假情况;(3)通过确定某些论断的真假,得出确定情况,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二、基本知识点

  1.矛盾关系

  其特性为:必定一真一假。

  常见的矛盾为:(1)“所有都”与“有的不”;(2)“所有都不”与“有的是”;(3)“A是”与“A不是”。

  2.上反对关系

  特性为:至少有一假。

  常见的上反对关系为:“所有都”和“所有都不”。

  3.下反对关系

  特性为:至少有一真。

  常见的下反对关系为:“有的是”和“有的不”。

  4.推出关系

  特性为: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常见的推出关系为:所有→某个→有的。

  三、推理

  1.矛盾关系

  根据其“一真一假”的特性,可以根据其中一句话的真假,来定另外一句话的真假。

  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为真,可以断定“有的乌鸦不是黑色”为假;“所有的兔子都是白色”为假,可以断定“有的兔子不是白色”为真。

  2.上反对关系

  根据其“至少一假”的特性,只能根据其中一句话为真,来断定另外一句话为假。

  如:“所有的金属都导电”为真,可以断定“所有的金属不导电”为假。

  3.下反对关系

  根据其“至少一真”的特性,只能根据其中一句话为假,来断定另外一句话为真。

  如:“有的国家没有国旗”为假,可以断定“有的国家有国旗”为真。

  4.推出关系

  完全按照翻译推理的规则进行推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汇总

  申论热点 |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片段阅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辅导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已经井然有序地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的片段阅读你知道如何解答吗,相信在备考的考生都知道过于紧张或者太害怕时间不够便很容出错。如何备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片段阅读题了,详情请看下文,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本次就为广大考生带来“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片段阅读,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片段阅读出现了这些的新变化,例如在设问上,花样尤其多,比如出现了这样的问法: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下文推断题出现了罕见的逆向思维,并且“作者”出场的机会也增加了;还有这样的问法:下列哪句话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包含的道理;最稀奇的是阅读理解中竟然出现了一道定义判断题,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作者”也任性

  今年国考尤其关注“作者的想法”,不仅有“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还有“作者想说的是……”,“作者希望科幻作品……”,下面就通过这一题,大家一起来猜一猜“作者”在想啥,命题人又在想啥。

  (2016年国考)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

  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一眼扫过,就会发现本题的设问与一般试题不同,命题人将主体换成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做呢?笔者推测,原因有二:其一,将问题主体由“文段”改成了“作者”,会给大家一种错觉,即这道题目主观性较大,容易忽视文段的整体内容,而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猜测“作者”的意图;其二,用来扰乱大家答题步骤,一般来说,作答片段阅读题的顺序是设问→题干→选项,第一步就让大家遇到了“拦路虎”,目标不明确,让大家区分不出题型,扰乱答题步骤,从而为解题设下障碍。

  提供公务员考试视频课程的学宝云课堂网校老师指出,作答这种设问意图不明的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先通读一遍文段,了解大概内容,再对照选项,判断答案。以本题为例,通读文段可知,作者首先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观点”,并表明立场,即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接着进行转折,强调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是故意混淆不同认知方式,具有误导性。再根据选项判断答案,A项中的“认知方式”扩大了论述范围,文段中指的是“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且“偏离议题”为无中生有,排除。B项只是文段中“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偏离了文段的重点,排除。D项,文段并未谈及科学与宗教孰优孰劣,排除。因此C项当选。

  二、概括题型花样多

  今年国考阅读理解的概括题型也不甘示弱,创新了出题方式。除了有开头划横线,要求填入的句子可总领全文的,还有下面这题,要求用诗句或俗语概括文段所包含的道理。

  (201...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题答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备考辅导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题答题技巧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图形推理题考查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如果掌握了方法,思考的点对了便会步步推进,得出正确的解答答案,面对图形推理题提你是否有好的解题方法了?快看看吧!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本次就为广大考生带来“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题答题技巧,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2016年国考《行测》试卷中的图形推理题延续了前几年的传统,题目数量依旧为10道。这10道题的考点罗列如下:

2016年国考
2015年国考
题号
考点
题号
考点
76
元素的个数

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