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师生关系”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分享,更多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一)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
孔子和其弟子堪称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孔子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既尊重敬仰,又亲密无间。韩愈在《师说》中提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古代师生关系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得以建立。所以,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如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就对学生如何尊师进行了严格规定。
(二)西方近代的师生关系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等人提出了“民主”“平等”“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口号。这在反对教育上压制儿童天性和无视儿童人格的封建师生关系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卢梭又把它引向极端,认为凡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社会就变坏了。他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主张把儿童放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出现否认教育和教师的倾向。此后,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教师中心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要把儿童当做太阳”的“儿童中心论”。这两个学说长期争论,对西方师生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影响。
二、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应该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
(一)民主平等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师和学生,虽然在学校教育的组织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完成各自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他们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借助于传授知识而培养受教育者,但教师和学生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对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类型的分析研究表明,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远不如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的民主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导。但也要求教师要向学生学习,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
(二)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爱护学生是期望他们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教师把爱的高尚情感投给所有学生,期望所有学生都能成长。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随学生年龄和学识的增长而变化,小学生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中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主要依据教师的学识和人格。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他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三)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心理相容以群体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的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文化水平不同,但教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