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文科科目栏目,提供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语文科目文学常识知识点内容整理

成人高考 成人高考专升本

  2022年的成人高考距离正式开始考试还剩下48天时间,留给各位考生们复习的时间实际上已经只有一个月左右了,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语文科目文学常识知识点内容整理,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23.唐诗的繁荣与发展轨迹

  原因:经济的繁荣是诗歌发展的温床、民族的大融合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治国方针、科举取士制度、诗歌本身的发展已臻完善。

  (1)初唐: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初唐四杰"、陈子昂

  (2)盛唐:山水田园游人王维和孟浩然(王孟)。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高岑)。

  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李白是盛唐气象哺育出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也成为了盛世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而杜甫则是社会动荡阶段再现苦难世道的思想代表。

  (3)中唐: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人。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张籍等。形成了唐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

  (4)晚唐"小李杜"崛起诗坛。杜牧、李商隐

  24.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然而,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运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5.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

  26...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成人高考语文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科目常见知识点内容合集

成人高考 成人高考语文

  2022年的统考专升本已经在六月份结束了考试,即将在十一月开始正式考试的是成人高考专升本,虽然和统考有所差异,但同样不失为一种提升学历的方式,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科目常见知识点内容合集吧!

  11.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表现的是对世事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如"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苟纵心物外,安知菜辱之所如?"它一扫汉大赋那种铺采摛文、夸张堆砌的手法,用短小精悍的篇制和优美朴素的语言,集中抒写自己的怀抱。作者的苦闷、不满、追求和意趣贯穿全篇。《归田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它的出现预示着汉大赋的时代即将过去,预示着抒情小赋将以独立的体式在赋坛上占有一席地位。

  12.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1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

  曹操诗歌《蒿里行》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汉末实录".

  14.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辞赋散文共40余篇。钟嵘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精兼雅怨,体被文质",是对其诗歌风格的概括。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

  15.曹丕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诗历来为人称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

  16.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代作家。

  诗歌创作方面: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纯真的风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17.骈文又称骈俪文、骈偶文。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叫骈文。

  18.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兼有刚健与柔媚之美。将咏史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挚。赋前有序,即《哀江南赋序》,是用四六骈文写的,它概括了全篇大意,并说明创作此赋的动机。庾信的赋,如同其...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成人高考语文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必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 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各位考生做好参加考试的准备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参加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准备的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必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必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作家作品

  (一)散文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他与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作 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前468 —前376 ) 名翟(dí)春秋末期鲁国人,主张“兼爱”、“非攻”,著有《墨子》一书

  老子 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 德经》

  孙子 名武,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孟子(前372—前289 ) 名轲,战国时代人,继孔子后的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强调“仁义”,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善”,有《孟子》一书。课文选有《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等。

  庄子(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庄子》三十三篇。

  课文有《庖丁解牛》一篇

  荀子(前313—前238) 名况,战国时赵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荀子》一书。课文有《劝学》。

  韩非(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均是其作。

  吕不韦 (?—前235)战国末期为秦相,集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察今》即其中的一篇。

  列子 战国时郑人,有《列子》,《愚公移山》即其所作。

  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左传》又叫《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作解释说明的一部著作,传说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崤之战》出自该书。《国语》、《战国策》属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均出自《战国策》。

  (二)诗歌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和《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楚辞》 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作品和自己写的《九叹》汇成一集,称为《楚辞》,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它句式长短不一,中间多用“兮”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也称“骚体”。

  屈原(约前340—前278) ...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教资语文科目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语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经常会出选择、判断题,这就要求我们考生要熟记现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那么现当代文学史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呢?他们的重要作品又有哪些呢?现在就请大家跟随着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语文教资考试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2年教资语文科目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1918年 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随后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1921年,发表了《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和十六部杂文集。

  2、郭沫若(1892—1978) 我国现代杰出的学者、诗人、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3、茅盾(1896—1981) 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1年与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大革命失败后,第一次用“茅盾”的笔名发表了中篇小说《幻灭》(《幻灭》、《动摇》、《追求》构成其三部曲《蚀》),1932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子夜》,此外还发表了《林家铺子》、《春蚕》(《春蚕》、《秋收》、《残冬》是其“农村三部曲”)等名著。抗战时期,他写了著名的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军民的抗日战争,艺术性很强。

  4、叶圣陶(1894—1988)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5、郁达夫(1896—1945)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1921年发表处女作《沉沦》,后发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故都的秋》是三十年代所作。

  6、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东海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在1948年重病缠身时,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面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绿》都选进了中学课文。

  7、田汉(1898—1968) 字寿昌,中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和戏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我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和聂耳、冼星海等合作创作了《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后者被定为国歌。解放后创作了《关汉卿》、《文成公主》等戏剧。

  8、闻一多(1899—1946) 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1946年七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9、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6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点

  文言文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试板块,而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的必考考点,那么有哪些词类活用呢?现在就请各位考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6,可供各位考生参考使用。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6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名词在其本义转化的情况下的活用,也就是说,使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语法意义。

  名词活用为动词,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名词后面若有代词,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后面连用同一名词或别的名词,如果这个句子没有谓语动词,则其中有一个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3)名词前面若有能愿动词,则这个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4)名词前面若有副词,特别是有否定副词“不”,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5)名词前面或名词后面若有介宾短语,则这个名用作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2)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3)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如: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3.数词的意动用...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5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点

  文言文是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大重点,而文言文虚词又是各位考生非常难弄懂的一个考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考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掌握文言文虚词的考点。更多考试考点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留学吧网站!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5

  考点一:文言文常见的虚词

  1.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何

  (1)用作疑问代词。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

  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2)用作副词。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3.乎

  (1)用作语气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欲安所归乎?

  ②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③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如: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用在句中的停顿处。如:胡为乎遑遑何之?

  (2)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如:生乎吾前……

  此外,可作词尾。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乃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4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点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各位考生准备的怎么样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语文科目教师资格笔试的重要考点,有在备考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的考生可以参考一下,想要知道更多教师资格证的考点,请各位考生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4

  考点一: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一)顿号的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未用顿号

  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表示短暂的停顿,这是顿号最基本的用法。有些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使用逗号,这是错误的。

  2.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顿号停顿时间太短,不能用在分句之间。分句之间,不论何种关系,只能用逗号或分号。

  3.连词之前误用顿号

  顿号的作用相当于“和”“跟”“及”“或者”等连词。如果并列词语较长,最后一项可用“和”“跟”“及”“或者”等连词连接,连词前可以加逗号。此时的逗号,不仅表示停顿,而且也是为了行文疏朗有间隔。但连词前不能使用顿号。因为在并列词语中,连词的作用等同于顿号。如果在连词前使用顿号,就等于连用了两个顿号。

  4.多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有的并列词语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形成多层次的并列词语。如果在多层次并列词语之间全用顿号,就使得并列词语之间的层次混乱,不利于理解。

  5.概数之间误用顿号。

  因为概数是表示约数,所以中间不需要停顿。

  6.约定俗成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有些简短的并列词语各项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没有停顿,已成为不可分的整体,其内部不用顿号,并已约定俗成。如“马列主义”“中小学生”等。

  7.数字序号后误用顿号

  阿拉伯数字作为序数词,如“1”后用点号而不用顿号;汉字“一”后用顿号,“第一”后面用逗号。

  8.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顿号的使用

  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用不用顿号,未有明确规定。

  (二)问号的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

  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

  4.倒装疑问句中问号位置未后置

  有的疑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问号应放在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三)引号与其他点号配套使用时的误用

  (1)引文...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3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点

  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通过三门笔试科目,其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是语文科目特有的一门考试,那么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会考哪些内容呢?重要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小编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考试相关内容尽在留学吧网站。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3

  考点一:文言文的断句

  在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试题类型中,除了实词、虚词、翻译、篇章理解等内容外,常见的还有断句,那么文言文的断句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提供的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仅供参考。

  ①阅读原文,了解大意

  这是做断句题初始的一步。看到题目,第一就是通读断句,并且要放置到原文当中了解该句在整篇文言文中的位置,这是在对通篇文章领会的情况下,最快速掌握句意的方法。在清楚了文章的文体、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思想倾向下就能把握住断句的一个基本方向。另外,句子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生僻字,可以通过几个字作为突破口,在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翻译,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段与句子的意思。

  ②依据对话,找准定位

  一个是找到对应的“说话”词语,如常见的“曰”“云”“言”“谓”等。在这些词的后面一般是要断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说话人的话语中还会引用他人的话语,这就需要在确定了一个“说话式”的句读之后,答题者还需要再次查看“说话内容”中是否还有要断的语句。

  另一个是双方之间的对话,如常见的形式有“(某人)曰(某人)曰”“曰(内容)曰(内容)”等。这需要答题者了解对话的形式,并依据述说内容进行断隔,尤其是在后一个对话的格式中,可能会出现对话人和“曰”字的省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掌握以下的方法加以辅助了。

  ③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

  名词和代词在句子的成分中,一般充当的是主语和宾语。在断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地名、人名(前面全称,后面就会简称)、官职、事物名和朝代名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便可使答题者确定他们的成分是主语(在它的前面断开),还是宾语(在它的后面断开)。依据名词和代词,答题者也可以确定在断开的部分之间是否出现了多余的成分,从而利于判断。

  动词普遍作谓语,一般情况下,它的前后是不会断开的。但是如果没有宾语,它的后面就需要断开。

  ④圈出虚词,判定句读

  虚词在古人的文章写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虚词虽然不能独立地成为句子,它需要搭配实词组成正确的语法结构。但是虚词的辅助作用却为文章增色不少。虚词包含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象声词六大类。我们常见的“……者……也”(判断句)、“为……所……”(被动句)这样的句式就是依靠虚词成立的。常见的虚词包括: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呜呼、噫等。这些词的出现可以帮助答题者尽快确立句子的断点。例如,句末较为常见的虚词就有:也、耳、矣、焉、乎、哉、耶等。作为句末的语气词,这些虚词起到了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虚词是出现在句首的,如盖、夫、然则、是故等。这些虚词的出现是较为典型的断句标志。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虚词是连用在一起的。如孟子的“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其中的“而已矣”就是多个虚词的连用。但是,这样...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2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点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各位报考了语文科目的考生备考的怎么样了呢,相关的考点是否都已经掌握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2,有需要的考生可在考试之前看一看,加深一下自己对重要考点的印象。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2

  考点一:语病

  语病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语病题怎么快速做题?

  一、关注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而在病句中出现介词常会出现以下错误:

  (一)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会导致主语残缺,介词短语本身不可充当主语。当介词放在句首时,需要关注后面是否直接出现谓语,若直接出现谓语会出现主语残缺。常见介词有:通过、经过、在……上/方面/中、从……中、对于、关于、由于、把等。

  1.介词……+使/令/让

  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解析】“通过”一词出现,导致本句无主语,可将“通过”删去,主语变为“这次培训”。或者将“使”删去,主语变为“我”。

  2.介词……+普通动词

  例:在近期阅读的文章中,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

  【解析】“在……中”介词出现,导致本句无主语,可将“在……中””删去,主语变为“近期阅读的文章”。

  (二)句式杂糅

  两种介词结构套用,造成句式杂糅。常见结构有:

  有……组成 —— 有……;由……组成

  本着……为原则 —— 本着……;以……为原则

  对于……问题上 —— 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围绕以……为中心 —— 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是由于……的结果 —— 由于……;是……的结果

  大多以……为主 —— 大多是……;以……为主

  例: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东城分局刑警队及法制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璇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解析】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凭借或依据时,可以有“根据某情况”和“从某情况看”两种说法,但不能将两种结构杂糅混用。

  (三)主客倒置

  当出现“对”“对于”“与”“和”等介词时容易出现主客导致,也就是“谁”对“谁”的问题,动作行为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要在“对”的后边。

  例:美国电影对我国观众并不陌生。

  【解析】这个句子中,不能说电影对观众,应该改为“我国观众对美国电影并不陌生”。

  (四)语序不当

  当“把”字出现,需要关注两类语序问题。

  1.“否定词+把”,否定词在前,常见否定词:不、没有、未曾……

  例:她把问题没弄清楚。

  【解析】正确语序为:她没把问题弄清楚。

  2.“助动词+把”,助动词...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1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点

  2022年度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请各位考生抓紧时间准备教师资格证的笔试考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语文科目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要考点,可供各位报考了语文科目的考生参考使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分享了哪些考点呢?

  2022年下教资语文科目重要考点1

  考点一:古代秦汉、明清文学考点

  (一)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这一块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汉代上面,秦代由于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不多,所以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也很少会考查到,具体考查的时候多会设置一些客观题进行考查。那在秦代文学这部分里,需要了解的有李斯和他的《谏逐客书》,作家作品进行对应即可;《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以及他的编纂者吕不韦。

  而在汉代文学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汉代文学这部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政论散文、史传文学、汉赋和汉乐府。那在政论散文这块,需要注意的就是贾谊和晁错这两位作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过秦论》及《论贵粟疏》。而在史传文学这部分中,司马迁的《史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司马迁及史记的基本信息是客观题的常考点,而史记的艺术特色及历史影响是主观题的常考点;除了司马迁,汉代史传文学的另一代表——班固也是考试中的重点,他的代表作为《汉书》。紧接着,汉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汉赋——是汉代文学中考查的另一大重点,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是需要注意的,其中常考点有“汉赋四大家”和司马相如其人其作等。最后,在汉乐府这部分中,汉乐府的基本信息和代表的作品均是客观题的常考考点,而汉乐府的艺术特色则是主观题的常考点,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还会要求考生,结合汉乐府的代表作品进行相应的赏析。

  (二)明清文学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末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集大成的一段时期,不仅积蓄吸收了许多前人的精华,还开创了许多新的天地。而在教师考试笔试的过程中,明清文学的知识考查范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明清小说相关的知识点之上,对明清两代的诗文和戏曲考查相对较少。在实际考试中经常考查到的小说,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也包括一些在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如《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这些小说的作者及小说本身的基本信息、历史地位都是客观题的常考点,而小说的艺术特色则是主观题常涉及到的考查内容,其中某些极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甚至会设置一些评论性写作的考题,需要考生着重注意。

  至于,明清两代的诗文及戏曲,需要注意的只有极具代表性那几位作家和几部作品,如诗文方面的宋濂、于谦、纳兰性德与袁枚等,戏曲方面的汤显祖和他的“临川四梦”、洪昇与他的《长生殿》、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等。但某些地区在实际考查的过程中,亦出现过重点考查戏曲的情况。因此,明清两代的代表性戏曲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戏曲的情节、人物、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点,以免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无从应答。

  考点二: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的考查,客观题为主。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作家和作品。如作家的国别、生平、代表作品,这些内容一般都会以填空、选择、判断等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还有就是作品的内容,包括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等。

...

与文科科目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