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6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栏目,提供与2016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卷

2016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卷”,希望大家喜欢!

  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2.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5.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实物

  B.演示实验

  C.到实地参观访问

  D.观察教学电影

  6.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9.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

  10.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12.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

与2016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年教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师心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许多考生要报考2016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在复习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以下这些重点知识哦,以下是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师心理”,希望小伙伴们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第五节 教师心理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的角色心理;2.教师的心理特征;3.教师成长心理;4.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构成

  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上是长者和父母。

  2.“学生楷模”的角色

  教育中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施之潜移默化的影响。

  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

  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执行者两方面。

  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适应更有效的生活方式;掌握心理疏导技术,减轻、消除心理压力和矛盾,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较差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怀,消除其压抑感;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等等。

  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时还需要淡化他的地位角色,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和知己,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过程.包括教育工作是怎样的职业,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它在历史、现实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等。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不仅在认识上了解到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和评价,并经常用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和言行,自觉地评价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在情感上也有了体验,表现出较强的职业情感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

  3.角色信念阶段

  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信念表现在教师职业中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在此阶段中,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

与2016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年《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P>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2.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 )点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凯洛夫

  3.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

  B.规模

  C.速度

  D.规格

  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

  5.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6.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维

  D.凯洛夫

  7.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为(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9.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的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10.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1.“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2.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4.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 )。

  A.参与式

  B.监督式

  ...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德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德育”,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德育

  一、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也译作“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小学德育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知行统一原则(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八)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四、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二)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实践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6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16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即将进行,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一起来看看新的大纲吧。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大纲”,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技巧:品质的区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经验 教师资格考试经验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技巧:品质的区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在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其中一门科目。在心理学基础知识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注意的概念、种类及品质。本次重点来讲解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在教资笔试中常见的题型为呈现定义选择对应的注意品质或者给具体的例子进行判断,基本的出题形式为单选题。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注意的广度,指的是在瞬间能被我们掌握的客体的数目。

  注意的范围主要强调的是数量词,瞬间掌握的数量越大说明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规律的相对来说可以扩大注意的范围。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活动任务越难,注意的广度越小。

  (3)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的范围越大。

  注意的范围;出题点关键在于“数量”,一般出现数目时,例如:“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考试中则选择注意的范围或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做注意的持久性。指的是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关于注意的稳定性关键点是持续时间。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有: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此处关键出题点在于“时间”,一般出现时间长短时,则选择注意的稳定性,同时我们要关注到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也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即注意的分散,又可称为“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同时注意的分散是消极的,无意的,是被动的。

  例如“学生在老师讲课时开小差,想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去哪里玩”,这种现象就反应了注意的分散。

  真题展示: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什么()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解析:C。杨柳的注意离开了上课这件事情,而是被无关的外面的小鸟所吸引住了,就是注意的分散。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构成注意分配的条件有: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此次的关键词是:“同时,一边……一边……”

  当考试题目中出现某人一边做这件事,一边做另一件事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断属于注意的分配。

  例如:一般出现“一心二用”即为注意的分配,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驾驶员一边开车一边听歌”。同时句子中出现了“一边……一边……”这是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命题点一 教育的词源

  什么是教育?从词源上讲,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孟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西语中教育一词的本意是对人实行引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些定义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观提出来的。无论是西方的解释还是中国的解释,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

  命题点二 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学里,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是中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命题点三 教育的起源

  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育的神话起...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重点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实物分析法

  1.实物分析法的含义

  实物分析法是指通过收集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中小学,可用来研究的实物主要有如下类别:学生的书面作品,如作业、日记、作文、信件、绘画、考试卷子、板报稿件等;学生的劳动产品,如小发明、小制作等;教师自己的书面资料,如备课笔记、读书笔记、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工作计划等;教师的劳动产品,如教具;年级组或教研组等集体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学期或学年总结;有关会议记录、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等。例如,一位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日记进行分析来研究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通过对学生绘画风格进行分析来研究学生的性格和情绪变化;通过分析自己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来分析自己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情况。

  实物分析法的优点如下。一是实物方便易得。实物已经存在,教师也容易获取这些实物。二是实物保存容易,研究中可以加以反复分析。三是易于分析。一些实物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有关教育教学情况,便于分析。四是便于分析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容。不同时间的实物记载了不同的教学情况,因此便于分析有关情况的发展,例如通过作文分析学生思想发展情况,通过自己的教学日记可以分析自我发展情况。

  2.实物分析法的运用步骤

  ①确定研究主题。

  ②选择合适的实物。教育教学中的实物很多,哪些是研究所需要的,就要求教师去鉴别和选择。例如,关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研究,则可以选择数学作业或有关作文;关于学生情绪发展的研究,可以选择日记或相关作文。在这些实物中,再选择有针对性的实物,如说明文和议论文更适合用于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记叙文更适合用于分析学生的情绪发展情况。

  ③对实物进行初步归类和分析。实物收集上来后,对实物进行归类,确定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④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⑤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二)观察法

  1.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种现象或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即“看”,察即“审查、思考”,观察即通过眼看来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观察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最为基本的途径之一,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师工作中,如果设计得当的话,观察法很方便运用。

  2.观察法的设计

  科学的观察方法需要有目的和计划,需要系统的观察计划和详细的观察记录。研究的内容不同,观察计划和观察记录也不同。具体到内容方面,陈向明教授提出的观察法的一个基本框架值得参考:

  谁?(有谁在场?他们是什么人?)

  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场的人有什么行为表现?)

  何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持续了多久?)

  何地?(在哪里发生的?这个地点有什么特色?)

  如何?(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