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栏目,提供与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翻译 文言文郑人买履

  阅读郑人买履这篇文言文以后,我们要懂得变通,不要因为墨守成规导致一事无成。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郑人买履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注释

  1.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 欲:将要,想要。

  3. 者:......的人。(定语后置)

  4. 先:首先。

  5. 度(duó):测量。

  6. 而:连词,表示承接。

  7. 置:放置,搁在。

  8.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 其:他的。

  10.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 至:等到,直到。

  12. 之:到……去,往

  13. 操:携带。

  14. 已:已经。

  15. 得:得到;拿到。

  16. 履:鞋。

  17. 乃:于是,这才。

  18. 持:拿。

  19. 度(dù):量好的尺码。

  20.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 市罢:集市散了。

  22. 遂:于是。

  23. 曰:说。

  24. 宁(nìng):宁可。

  25. 无:不。

  26. 自信:相信自己。

  27. 以:用。

  郑人买履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郑人买履作者简介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

与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相关的实用资料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 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二).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

  (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

  (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

  (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

与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4四川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库: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试题库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K2013·四川卷(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 (1)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2)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过的(内容)。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答案] 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12.[答案]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相关链接: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高考 高考备考辅导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高考一天天逼近,出国留学网高考栏目为大家带来了《高考文言文的翻译原则》,希望大家抓住这关键的复习机会,努力拼搏!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一)原则之一:译文的“信”、“达”、“雅”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这是文言翻译的最高境界,这需要对古今语言有较深的造诣和对文学有较高的修养,作为考生,我们只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行了。

  (二)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里。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取意译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因此,高考时尽量用直译去翻译文言文。

  2014届高考生:注重高考前的每次模考

  关注2014高考生:怎样尽快适应高三学习状态

  2014高考备考辅导:制定学习计划三步走

  

...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小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

  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

  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阅读:张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 无论准备与否, 我们已走进高三, 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

  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

  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

  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

  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

  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

  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

  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

  一、基本 方法 :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 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 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 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于”的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答题口诀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语文文言文翻译口诀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答题口诀,更多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答题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难解句子,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要求做到,合情合理。

  词句间段,紧密联系。跳跃句子,补出隐意。

  加上括号,表明增益。人名地名,不必跳译。

  人身称谓,掌握惯例。吾余为我,尔汝是你。

  常见虚词,没有定意。对待之法,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还须仔细。逐句流畅,错字无迹。

  改无可改,方可搁笔。

  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口诀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通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阴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周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用法:退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