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栏目,提供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师的社会地位”一文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文字和学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有了发展。在奴隶社会初期,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一定的官职。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但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需要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这时不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且中等和高等教育都有了迅速发展。随着教育结构更趋复杂和教育规模更趋扩大,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门化和专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部门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也将高技术化。科技创新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培养高质量的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这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因此,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将不断发展。这就必将造成教师职业的进一步扩大,教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科学家都从事过教师职业。他们一方面从事文化研究和传播,一方面培养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主张给教师以崇高社会地位,倡导社会应尊重教师。中外历史上处于上升或进步阶段的统治阶级或有作为的政治家,一般都很尊重教师。

  徐特立(1877—1968)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曾创办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等学校,并担任校长。大革命时期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农****动讲习所主任。从1930年起,一直是我党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先后任中央苏区教育部代部长、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主管教育)兼教育研究室主任等。同时还担任中央苏区列宁师范学校校长、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中央农业学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新教育协会会长、新教育学会理事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他一生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工作,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教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他还经常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师范生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代师表,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毛泽东称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称他是“当今一圣人”。有《徐特立文存》《徐特立教育论语》等传世。

  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很高,常常把教师与君王相提并论。《尚书?泰誓》中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将君师视为一体或将君师并列于同等地位。荀况进一步把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自汉唐...

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学校管理

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

  本文“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学校管理”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作为管理对象的活动,其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都要受它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社会的需要以及本身功能上的特点去管理学校。因此学校管理会有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区别,同时也会和其他领域的管理有区别。

  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教职员工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在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根据组织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中小学校的管理机构一般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等,教育、教学组织设教研室、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保持内部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规定。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学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的必要保证。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应当是这样的:当发送者产生传递信息的需要时,他必须首先确定信息的内容,即确定自己的思想;然后对思想进行编码,即根据所选择的传递媒介要求,把思想转换成言语、文字或其他信号;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传递通道,由信息载体(声频、视频、光电信号、公文信函、人员等等)将其发送到接收者;接收者感知到信息的到达,并对之进行解码和领会;最后,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又反传给发送者,亦即发送者得到了对他所传递的信息的反应,这就是反馈。只有当接收者得到并理解了信息的内容时,沟通才算实现。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

  (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传递

  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

  2.控制

  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3.激励

  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及...

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复式教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

  本文“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复式教学”,跟着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复式教学也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目前,在我国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复式教学形式仍然存在。

  (一)复式教学的编班形式

  复式教学的编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也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便利。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自觉性较差,将他们与比较成熟的中高年级编在一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六年级是毕业班,都需要教师花费比其他年级的精力,因此不宜将这两个年级合编在同一个班。

  1.单班多级复式

  一所小学只有一间教室,所有年级学生都在一起,同时由一名教师上课。

  2.双班二三级复式

  一所小学有两间教室,由2~3名教师担任4个或6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学生分为两个班。双班二、三级复式具体又有两种分班形式。

  (1)相隔年级编班。一、三年级为一班,二、四年级为一班;或一、三、五年级为一班,二、四、六年级为一班。

  (2)相邻年级编班。一、二年级为一班,三、四年级为一班;或一、二、三年级为一班,四、五、六年级为一班。

  3.三班二级复式

  一所小学有三间教室,由3~4名教师担任6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通常分为3个二级复式班:一、二年级为一班,三、四年级为一班,五、六年级为一班;或一、三年级为一班,二、四年级为一班,五、六年级为一班。

  (二)复式教学的座位排列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复式教学的座位排列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纵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不同的纵列,如图8-1.图8-2.图8-3.图8-4所示。

  2.横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不同的横列,如图8-5所示。

  3.背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背对背横向排列,如图8-6.图8-7所示。

  4.分组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不同方向排列,如图8-8所示。图8-5图8-6图8-7图8-8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学生排列的方向。

  (三)复式教学的课表安排

  复式教学的课表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同时间,同科目

  在一节课内,不同年级都安排相同的科目,如表8-1所示。

  表8-1一、二复式日课表

  这种安排,课程科目相同,儿童注意力不容易分散,教学工作便于开展,但在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的配合上有些科目会遇到困难。

  2.同时间,异科目

  在一节课内,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科目,如表8-2所示。

  表8-2二、四复式日课表

  这种安排有利于将需要直接...

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教育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德育 ”,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①社会性。②历史性。③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3、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4、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

  (四)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一、德育目标;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同时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根据1988年,1994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教育学

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班级管理 ”,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班级

  1、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2、班级组织的发展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班级组织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国伯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型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总之,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

与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教育学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