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行测工程问题栏目,提供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 行测工程问题 公务员行测技巧

  掌握方法做事永远都是事半功倍,国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考查点比较多,如何解决这类型问题呢?也是很多人头疼的事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工程问题的解法。

  一、基本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二、解题方法

  1、已知完成工作总量的多个工作时间,设工作总量为1。

  2、已知各效率的比例关系,设工作效率为最简比的数值。

  三、技巧应用

  例.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效率之比为4: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先单独做6天,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8天,最后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天刚好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工程队或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则甲工程队所用的天数比乙工程队所需天数多多少天?

  A.3 B.4 C.5 D.6

  【答案】C。解析:此题为工程问题,由题干描述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效率之比为4:5,可设效率为最简比,即甲的效率为4,乙的效率为5。已知效率,又由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先单独做6天,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8天,最后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天刚好完成可知,甲乙两队分三个阶段完成这项工程以及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阶段一:甲单独做6天,完成工作量为4×6=24;阶段二:乙单独做8天,完成的工作量为5×8=40;阶段三:甲乙两队合作4天完成的工作量为(4+5)×4=36。工作总量为各阶段的工作量之和:

  国考行测技巧:“主题词”巧解主旨观点题

  主旨观点题在行测考试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方面是因为其题目数量较多,比重较大;另一方面是在很多其他题型中都会涉及到理解主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例如:逻辑填空、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与加强题型,甚至包括一些申论题目。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将主旨观点题做好,不仅能使我们在言语与表达的题目中取得一个比较稳定的分数,还可以在其他题型当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何为主旨观点题?其特点是什么?

  我们主要是通过问法来识别题型,当我们看到了以下问法时就可以确定这道题目为主旨观点题:1、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2、对于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3、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

  4、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5、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6、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7、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主旨观点题的第一特点是问法很多,但核心就是要学生理解并找出主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我们不根据问法去筛选选项...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合作

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问题 公务员行测交替合作

  做模拟题的时候总是感觉方法用的不到位,感觉分数一直提升不上去?不用担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合作”,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合作

  交替合作是行测数量关系当中的一个题型,这类题型难度不大,各位考生掌握了做题步骤,就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问题。今天小编为各位考生介绍交替合作问题的规律以及经典例题。

  一、含义

  多个主体一起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合作的过程中主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轮流完工。例如:甲干1小时,乙干1小时,甲干1小时,乙干1小时....如此重复下去。在工作的过程中甲、乙是按照每人1小时的工作方式轮流完工的,因此称之为是交替合作。

  二、解题步骤

  1、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求各主体工作效率

  2、寻找循环规律→求一个周期内的效率和

3、

  4、分配剩余工作量求解

  三、经典例题

  例 1.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15小时完成,乙单独挖要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挖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挖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挖 1 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小时?

  A.8 B.8.25 C.8.75 D.9

【答案】C。解析:按照基本解题步骤进行求解:(1)题干中出现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60,进而求得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4、3。(2)最小循环周期:甲干1小时,乙干1小时。一个循环周期内的效率和:4+3=7。(3)

30÷7=4......3,4即为4个循环周期,对应8小时,3即为剩余工作量。(4)分配剩余工作量。甲做3个工作量,对应3÷4=0.75小时。总共8+0.75=8.75小时。

  例2.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15小时完成,乙单独挖要20小时完成。如果乙先挖1小时,然后甲接替乙挖1小时,再由乙接替甲挖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小时?

  A.8 B.8.25 C.8.75 D.9

【答案】D。解析:按照基本解题步骤进行求解:(1)题干中出现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60,进而求得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4、3。(2)最小循环周期:甲干1小时,乙干1小时。一个循环周期内的效率和:4+3=7。(3)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备考 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比例法

  行测数量的运算一直是行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备考:比例法解工程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在行测作为一个稳定且系统的考试科目,对于数量关系的题目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一味放弃,但是无论哪一部分题目,都是有难有易的,所以不能全盘放弃在考试时要选择性的挑几个题目来做,剩下的再蒙,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数学运算中结合解题技巧相对容易拿分的考点----工程问题。

  推荐阅读: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日期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比例转换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备考 行测特值法 行测工程问题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备考:特值法解工程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特值法解工程问题

  行测考试对于每位考生而言都很重要,而其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更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数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肯思考肯摸索,有些常考的知识点还是有办法解决的。例如工程问题,只要小伙伴浏览下题干,马上就能判定该类题目的题型,那么如何解决该类问题很多人似乎摸不着头脑,因此接下来将解决工程问题常用的特值法向大家进行梳理,小编希望对广大考生接下来复习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

  要想解决工程问题,我们必须掌握一个基本的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根据题干信息找到相对应的具体量,但是有的时候题干不会直接给我们这三个量,因此我们就需要结合题意,进行设特值。

  二、特值法解决工程问题

  例1:甲、乙两个工作小组执行一项任务,甲单独做需要18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现甲、乙合作5天后,由丙单独工作,再需要17天完成,问丙单独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A.25 B.30 C.36 D.38

  答案:C。

  分析题目,本题求丙完成任务的时间,根据公式,只需工作总量除以丙的效率即可,但是工作总量和丙的效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给出了甲、乙单独完成这项任务的时间分别为18天和20天,因此根据公式可知,工作总量应为时间的公倍数,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设工作总量为18和20的最小公倍数180,则甲、乙的效率分别为10和9。现甲、乙合作5天可完成5(10+9)=95,此时还剩180-95=85,由丙单独17天完成,则丙的效率为85÷17=5,因此丙单独完成该项任务的时间为180÷5=36。因此本题的选项为C。

  我们总结下本题设特值的方法,已知几个主体单独做同一任务的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除了设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设哪些特值呢,我们接下来看这道题。

  例2:甲、乙两个车间共同生产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若甲车间单独做所需天数为乙车间单独做所需天数的3/4,问甲车间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A.18 B.19 C.20 D.21

  答案:D。

  分析题目,结合上一个题目,这道题只给了甲、乙合作的时间,未给单独完成时间,显然不符合设时间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根据甲所需天数为乙的3/4,则完成相同的工作总量甲、乙时间之比为3:4,效率之比为4:3,可设甲、乙效率分别为4和3,工作总量为12(3+4)=84,所求甲单独完成时间为84÷4=21。因此本题的选项为D。有别于上一道题,本题经过简单计算出已知几个主体的效率比,结合完成任务的天数。直接将效率比设为特值,求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进而求出某一个主体具体用的时间。

  回顾下上面这两道题目,解决工程问题基本的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我们要记住,另外当题目当中给出几个主体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设工作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12.19

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技巧 行测工程问题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12.19”,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12.19

  “工程问题”是研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程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计算关系的题目,即W=P×T。也是行测考试题目中较为简单的一种题型。但近年来考试难度的加大,也开始考一些较“偏”的题目,比如“交替合作”。这类题目跟“多者合作”类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就是多个效率不是同时进行,而是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依次循环进行,那对于这样的题目如何快速掌握呢?今天就结合具体题目告诉大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交替合作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的都是正效率,另一种是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无论哪种情况,关键点都是找出最小的循环周期及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一、只有正效率:循环顺序不同,最终时间不同

  循环周期数=工作总量/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例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做1天,然后乙接着替甲做一天,再由甲接替乙做一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完成这项工程共用多少天?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20、10的最小公倍数),可知,甲、乙的效率分别为1、2。这里的循环周期为2天(甲、乙各1天),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为3,20÷3=6……2,这里的6即为6个循环周期,对应12天,剩余的2个的工作量,甲、乙各做1个工作量,甲做1个工作量对应1天,乙做一个工作量对应0.5天。所以,共需12+1+0.5=13.5天。

  变形: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乙先做1天,然后甲接着替乙做一天,再由乙接替甲做一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完成这项工程共用多少天?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20、10的最小公倍数),可知,乙、甲的效率分别为2、1。这里的循环周期为2天(乙、甲各1天),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为3,20÷3=6……2,这里的6即为6个循环周期,对应12天,剩余的2个的工作量,乙做1天刚好完成。所以,共需12+1=13天。

  二、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青蛙跳井问题

  例2:现有一口高20米的井,有一只青蛙坐落于井底,青蛙每次跳的高度为5米,由于井壁比较光滑,青蛙每跳5米下滑2米,请问:这只青蛙几次能跳出此井?

  【解析】青蛙每跳5米下滑2米,相当于青蛙一次只能跳3米,5次后离井口还有5米,此时,再跳一次就直接跳出去了,所以,总共跳了6次。

  例3: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一个丙出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注满;单开乙管5小时注满,单开丙管3小时放完;水池原来是空的,如果按甲乙丙的循环轮流开放三个水管,每轮中各水管均开放1小时,那么经过多少小时后水池中的水注满?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30(6、5、3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得知,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5、6、10。实际情况是有进有出,进水的水管就是正效率,出水的水管就是负效率,所以,可以看作: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备考:巧解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

行测备考 工程问题 行测工程问题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备考:巧解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备考:巧解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

  行测数量关系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比较难啃的骨头。但是如果我们全部放弃的话,又很可惜,所以数量关系,我们可以挑一类题型去做。

  在数量关系中,有一类题型是工程问题,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到,而且题型特征很明显,所以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前挑选出来,先把这部分分值拿到。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工程问题中的交替合作问题。

  【例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 6 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 10 小时完成。如果按甲、乙、 甲、乙„„的顺序交替工作,每次 1 小时,那么完成该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A.7 小时 B.7 小时 20 分钟

  C.8 小时 D.8 小时 30 分钟

  【解析】设工作总量W=30,那么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3,甲、乙、甲、乙......交替工作,每次1个小时,很明显,这是一个循环周期问题,一个循环周期完成的工作量W循=5+3=8,求完成该工程用了几个小时,其实就是求需要几个周期,周期数N=30/8=3......6,周期数为3,一个周期2个小时,也就是需要T1=3*2h=6h。剩余工作量为6,要想完成该工程,还需要完成这6个工作量,也是甲先干,甲一个小时干了5,T2=2h。还剩下1个工作量需要乙干,乙一个小时干3,因此还需要T3=1/3h=20分钟,因此一共需要6h+1h+20分钟=7个小时20分钟,选择B。

  【例2】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 18 天,乙需要 15 天,丙需要 12 天,丁需要 9 天。现按甲、乙、丙、丁的顺序轮班工作,每次轮班的工作时间为一天,则完成该项工作当天是( )在轮班。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设工作总量W=180,那么甲的效率为10,乙的效率为12,丙的效率为15,丁的效率为20,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轮班工作,这是一个周期循环工作,一个循环周期内完成工作量为W循=10+12+15+20=57,那么周期数N=180/57=3...9,剩余工作量W剩=9,接着甲一个小时干10,在甲工作的这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全部的工作,因此完成的时候,甲在轮班,选择A。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做交替合作问题的时候,可以先求出一个循环周期内完成的工作量,然后用工作总量除以一个循环周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伤为周期数,余数为剩余工作量,再分析一下剩余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即可。希望这两道题能给考生带来收获。

  推荐阅读: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

工程问题 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交替合作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

  “工程问题”是研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程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计算关系的题目,即W=P×T。也是行测考试题目中较为简单的一种题型。但随着考试难度的加大,比如部分事业单位、金融银行、国企等大型企业的招聘,也开始考一些之前并不常考的题目,比如“交替合作”。这类题目跟“多者合作”类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就是多个效率不是同时进行,而是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依次循环进行,那对于这样的题目如何掌握呢?今天就结合具体的一些题目教授大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交替合作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的都是正效率,另一种是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无论哪种情况,关键点都是找出最小的循环周期及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一、只有正效率:循环顺序不同,最终时间不同

  循环周期数=工作总量/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

  例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做1天,然后乙接着替甲做一天,再由甲接替乙做一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完成这项工程共用多少天?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20、10的最小公倍数),可知,甲、乙的效率分别为1、2。这里的循环周期为2天(甲、乙各1天),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为3,20÷3=6……2,这里的6即为6个循环周期,对应12天,剩余的2个的工作量,甲、乙各做1个工作量,甲做1个工作量对应1天,乙做一个工作量对应0.5天。所以,共需12+1+0.5=13.5天。

  变形: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乙先做1天,然后甲接着替乙做一天,再由乙接替甲做一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完成这项工程共用多少天?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20(20、10的最小公倍数),可知,乙、甲的效率分别为2、1。这里的循环周期为2天(乙、甲各1天),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为3,20÷3=6……2,这里的6即为6个循环周期,对应12天,剩余的2个的工作量,乙做1天刚好完成。所以,共需12+1=13天。

  二、有正效率也有负效率,青蛙跳井问题

  例2:现有一口高20米的井,有一只青蛙坐落于井底,青蛙每次跳的高度为5米,由于井壁比较光滑,青蛙每跳5米下滑2米,请问:这只青蛙几次能跳出此井?

  解析:青蛙每跳5米下滑2米,相当于青蛙一次只能跳3米,5次后离井口还有5米,此时,再跳一次就直接跳出去了,所以,总共跳了6次。

  例3: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一个丙出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注满;单开乙管5小时注满,单开丙管3小时放完;水池原来是空的,如果按甲乙丙的循环轮流开放三个水管,每轮中各水管均开放1小时,那么经过多少小时后水池中的水注满?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30(6、5、3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得知,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5、6、10。实际情况是有进有出,进水的水管就是正效率,出水的水管就是负效率,所以,可以看作: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行测比例法 行测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技巧

  行测数量的运算一直是行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例法解工程问题

  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考题,考查频率也比较高。广大考生在解工程问题的时候,几乎都能想到方程法和特值法,但是对于比例法,很多考生并不容易想到。在这里教大家利用比例法解决工程问题。

  一、工程问题中的正反比例

  当工作总量W一定时,效率P和时间t成反比例;

  当效率P一定时,时间t与工作总量W成正比例;

  当时间t一定时,效率P与工作总量W成正比例。

  工程问题当中的正反比例法是指: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已知工作效率比可得到工作时间之比,再根据实际提前的天数或推迟的天数采用比例法进行求解。或者,已知工作时间之比可得到工作效率之比,在根据前后效率只差采用比例法进行求解。

  例1:对某批零件进行加工,原计划要18小时完成,改进工作效率后只需12小时就能完成,已知后来每小时比原计划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析】288。先后时间之比=18:12=3:2,可得先后效率之比=2:3,则由题意可得1份=8个零件,2份就是16零件,所以零件总数=16×18=288(个)。

  例2:某工程由小张、小王两人合作刚好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小张的工作效率提高20%,那么两人只需用规定时间的就可完成工程;如果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那么两人就需延迟2.5小时完成工程。问规定的时间是多少?

  A.20 h B.24 h C.26 h D.30 h

  【解析】答案:A。“小张的工作效率提高20%”,可设特值为由5提高到6,“两人只需用规定时间的”,根据工作总量不变,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得出两人的效率之和由9提高到10,则小王的效率为4。“小王的工作效率降低25%”,就是由4降低到3,则两人的效率之和由9降低到8,还是根据工作总量不变,效率与时间成反比,时间由8份变成9份,“延迟2.5小时”就是9-8=1份,由此推出规定时间8份是2.5×8=20(小时)。

  例3:建筑队计划150天建好大楼,按此效率工作30天后由于购买新型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0%,则大楼可以提前几天完工?

  A.20 B.25 C.30 D.45

  【解析】答案:A。工作效率提高20%,原效率与现在效率比为5∶6,所用时间为效率的反比,即6∶5。剩下的工作原定150-30=120天完成,效率改变后只需要100天即可完成。因此节省20天。

  通过以上例题大家应该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比例思想解决此类问题既方便又快捷,各位考生要熟练掌握使用比例的方法,熟能生巧,能实现顺利解题。

  推荐阅读: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技巧:工程问题如何用特殊值求解

2020行测 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工程问题用特殊值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技巧:工程问题如何用特殊值求解”,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技巧:工程问题如何用特殊值求解

  一、问题简介

  工程问题主要考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某项工作中: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题型特征,设特值以轻松应对。

  二、方法详述

  (一)已知多个完成工作的时间,设工程总量为多个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求出工作效率

  例.A、B、C、D四个工程队修建一条马路,A、B合作可用8天完成,A、C或B、D合作可用7天完成,问C、D合作能比A、B合作提前几天完成?

  A.16/9 B.15/8 C.7/4 D.2

  【解析】:题干给出AB合作8天完成,求出CD合作的天数可得出答案。结合题干信息,给出多个完成工作的时间,设工程总量为其最小公倍数56。根据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之比,可得AB的合效率为7,AC和BD的合效率都为8。抓住目标,所求CD合作完成工作时间,需求CD的效率。分析前面各效率之间的关系,CD的效率=AC+BD-AB=8+8-7=9,可得CD合作所需天数为56÷9=56/9。所以比AB合作提前8-56/9=16/9,选A。

  (二)已知多个对象之间的工作效率比例关系,设其最简比为工作效率的特值,进而求出工程总量

  例.某市有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工作效率比为3:4:5。甲队单独完成A工程需要25天,丙队单独完成B工程需要9天。若三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两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A.6 B.7 C.8 D.10

  【解析】:题干给出多个对象的工作效率的比例关系,直接设最简比为工作效率的特值,即设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4,丙的效率为5。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积,可得工程A工程总量为3×25=75,工程B工程总量5×9=45。题干要求三队合作,即三队一起开始一起结束工作,所花时间一致。找到三队合作的合效率为3+4+5=12,两项工程的工作总量为75+45=120,求出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120÷12=10天,选D。

  (三)已知每人/物工作效率相同,设每人/物工作效率为单位1,进而求出工程总量,

  例. 建筑公司安排100名工人修路,每名工人的修路速度一样。工作两天后调走30名工人,又工作了5天后再抽调走20名工人,总共用时12天完成。如果希望整条路10天修完,且中途不得增减人手,则需要安排多少名工人?

  A.80 B.90 C.100 D.120

  【解析】:题干给出每名工人的工作效率相同,直接设每人的工作效率为“1”。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积。工作前2天100名工人,工作效率为100,前2天工作总量为100×2=200;工作中间5天剩70名工人,工作效率为70,中间5天工程总量为70×5=350;最后工作5天剩50名工人,工作效率为50,最后5天工程总量为50×5=250。可得12天的工作总量为200+350+250=800。题干要求10天修完,每天所需工作效率为800÷10=80,即需要80名工人,选A。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数学运算:行测工程问题并不难 学好特值是关键

行测 行测数学运算技巧 行测复习资料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数学运算:行测工程问题并不难 学好特值是关键,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顺利应对行测工程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行测工程问题并不难 学好特值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在行测数量关系这一专项中,工程问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有很多考生觉得工程问题特别难,尤其是多者合作、交替协作等类型,更是觉得难上加难。其实不然,只要掌握基本公式和巧算方法,再复杂的工程问题也将迎刃而解。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揭开工程问题的神秘面纱吧。

  一、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

  I=pt

  例1:学校安排植树,原来每天植100棵树,正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现在学校要在12天内完成,因此只有每天多植树10%才能按时完成工作,第一天和第二天由于部分工人缺勤,每天只植树100棵,那么以后10天平均每天要多植百分之几才能按时完成工作?

  A.12% B.13% C.14% D.15%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每天植树100棵,多植树10%则每天植100×(1+10%)=110棵,总需要植树110×12=1320棵,前两天已植了200棵,则剩下的10天的工作量即1320-200=1120棵,每天要多植112-100=12个,即12%。

  二、解决工程问题的巧妙方法——特值法

  特值法的核心就是把未知量设成好算的特殊值,从而简化运算,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学习一下工程问题中常设特值的两种情况。

  1、题干中给出多个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最小公倍数。

  例2: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15天,乙、丙合作完成需10天。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

  A.4天 B.6天 C.8天 D.10天

  答案:B。

  【解析】设工程总量为30,则甲的工作效率为2,乙、丙的效率和为3,则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和为5。故三人共同完成工程需要30÷5=6天。

  2、题干中给出工作效率比,直接设比值为效率。

  例: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需要6小时。若甲、乙、丙的工作效率比为3∶6∶8,则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小时?

  A.10 B.17 C.24 D.31

  答案:B。

  【解析】甲、乙、丙的工作效率之比为3∶6∶8,则可设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3、6、8,故总工作量为(3+6+8)×6,因此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3+6+8)×6÷6=17小时。

  通过以上的例题展示和讲解,小编相信大家对工程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可见“数量关系不都难,掌握技巧很关键。特值思想利用好,工程问题变简单”。

  行测数学运算:独“数”一帜 “流浪”行测

  《流浪地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不论看懂与否,相信大家都能在其中感受到“科技”和“相信”的力量,科技对于大众来说好像很遥远,但是又感觉很近,就犹同行测中“数量关系”给大家的感觉。在《流浪地球》中是“相信”的力量带着我们运用“...

与行测工程问题相关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推荐更多